如何做好奶牛繁殖工作

浏览次数:0

奶牛繁殖工作对于奶牛场是十分重要的。奶牛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奶水平的高低和牛群健康状况。因此,养殖人员应做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工作。

1.制订合理的繁殖绩效指标

全群怀孕率、发情揭发率、产后50天参配率、情期受胎率、空怀率、产后180天未妊率、年繁殖率、平均配准天数、胎间距、青年牛13月龄参配率等繁育绩效指标,是衡量一个牧场育种员技术水平的依据,也是分析检查繁育管理的重要指标。

2.自然分娩,监控产后

清洁、干燥、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无贼风、宽敞、防寒保温、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通行是自然分娩的必要条件。及时有效地对可能发生难产的母牛适时助产,适时对难产、胎衣不下、早产、流产等异常牛只进行监控和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是保障奶牛再次妊娠的基础。

3.合理使用激素,应用预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

随着奶牛单产的不断提高,卵巢囊肿、卵巢静止、持久黄体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使奶牛产后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而错过最佳配种时机。预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按照牧场的需求控制奶牛产后自愿等待期和提高参配率。只要按照程序严格操作执行,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4.早期孕检,缩短胎间距

除了配种后28天血检、B超技术的应用,最好在配种后43~49天、妊娠后90~120天、妊娠后220~228做三次孕检尽早检出未妊娠牛、胚胎早期死亡、流(早)产牛只,及早采取措施,减少牛只空怀天数缩短胎间距,降低牧场饲养成本。

5.严格执行,规范操作

日常工作中育种员必须严格执行繁育操作的各项流程,掌握奶牛繁殖的基本理念和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繁殖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奶牛的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同期发情、防治不孕症等技术,定期的内部培训或者输送到其他先进的规模化牧场学习,使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一线中。

6.完善的档案管理

建立完善的牛群档案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认真做好奶牛生产技术原始资料的记录收集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繁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制订繁殖计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7.合理分群,管好后备牛

每天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结合测量的单产、体况评分等资料,制订、调整适合牧场的牛群分布。后备牛是牧场的希望,日常饲喂管理、分群饲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按照日龄、采食量、大小合理分群才能保证日增重的达标和后续繁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