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季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浏览次数:7

7月16日,省植保总站召开全省夏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安农大植保学院、省气象局农气中心有关专家,各市和部分县(市、区)植保测报技术人员参会。会议交流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历史数据、作物苗情和气象预报等因素,对夏季水稻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综合研判,结果为:全省夏季水稻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偏重发生,皖南、皖西南部分稻区大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二化螟中等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在局部有流行风险。

一、稻飞虱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夏季稻飞虱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皖南、皖西南部分稻区大发生,沿江江南大部、江淮中南部和沿淮西部稻区偏重发生,沿淮中东部及江淮北部稻区中等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1800万亩次。五(3)代低龄若虫盛期在7月下旬中期和8月中旬前期。

(二)预报依据

1.迁入虫量总体偏少,江淮中部及其以南部分地区偏高。5月14日黄山市徽州区灯下首次诱到白背飞虱,始见期较近年偏早。7月以来灯下有两个明显迁入峰,7月3-5日南谯区、桐城市、宁国市、无为市、肥西县峰日虫量分别为38头、67头、80头、248头、760头;7月10-12日太湖县、南谯区、巢湖市、桐城市、肥西县、当涂县峰日虫量分别为104头、132头、156头、167头、512头、928头。截至7月12日,江淮中南部及其以南大部分稻区累计诱虫量较上年同期减少19%-91%,其中郎溪县、徽州区、桐城市、黟县、祁门县、宁国市、霍邱县、当涂县、肥西县、无为市诱虫量偏高,分别为407头、497头、672头、737头、780头、911头、1204头、2145头、2868头、3672头,江淮北部和沿淮中东部累计诱虫量多在100头以下。青阳县、太湖县、当涂县、宿松县、庐江县、望江县、宜秀区、金安区、凤阳县、宣州区、东至县、霍邱县、祁门县等地灯下褐飞虱占比较高,为23.3%-87.0%。

2.当前田间虫、卵量总体偏低,皖南和皖西南部分地区偏高。7月中旬各地调查,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的稻飞虱发生普遍,百丛虫量一般为15头-260头,多数地区较上年同期减少21.5%-78.8%。其中沿江江南和皖西南的黟县、宁国市、休宁县、绩溪县、义安区、歙县、泾县、东至县、贵池区等地平均百丛虫量为325头-652头,徽州区、潜山市、旌德县、祁门县、岳西县平均百丛虫量分别高达784头、838头、994头、1334头、1961头。卵量调查,江淮中部及以南大部分稻区百丛卵量为60粒-400粒,多数地区较上年同期减少5%-86%,其中宁国市、肥西县、泾县、休宁县、岳西县数量偏高,分别为530粒、550粒、600粒、750粒、3987粒;沿淮和江淮北部稻区多未查见。随着近期成虫不断迁入、产卵、孵化,多数地区田间虫、卵量将大幅度上升。

3.寄主和气候有利稻飞虱发生为害。我省稻作类型复杂,桥梁田多,为稻飞虱提供丰富的食料条件。据省气象部门预报,2021年盛夏沿淮淮北东北部、江南大部及沿江东部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他地区接近常年到偏少,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影响我省的台风有2个,较常年偏多。未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稻飞虱持续迁入和增殖为害。

二、稻纵卷叶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夏季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皖南、皖西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次。五(3)代低龄幼虫盛期在8月上旬。

(二)预报依据

1.迁入期偏早,迁入蛾量偏少。稻纵卷叶螟5月上旬在我省多地灯下初见,迁入期为近年偏早的年份。田间赶蛾调查,7月5-8日江淮中部及其以南稻区田间出现明显蛾峰,无为市、东至县、绩溪县、岳西县、徽州区等地田间峰日亩蛾量为140头-357头,祁门县高达716头。全省多数地区亩蛾量较近3年同期均值减少44.1%-96.2%。

2.田间虫、卵量总体偏低,皖南、皖西南部分地区略偏高。7月中旬各地调查,全省多数稻区百丛幼虫量在10头以下,大部分地区较上年同期减少21.6%-92.6%,其中东至县、祁门县、宿松县、宁国市、泾县为25头-91头。全省多数稻区百丛卵量在20粒以下,仅宿松县、泾县、潜山市、祁门县等地百丛卵量为40粒-120粒。

3.寄主和气候有利稻纵卷叶螟发生。当前我省水稻多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寄主条件有利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气候条件(见前述)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迁入和繁殖。

三、二化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二代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沿江中西部和江淮部分混栽稻区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800万亩。卵孵高峰期江淮中部及其以南稻区在7月下旬,沿淮稻区在7月底至8月上旬。

(二)预报依据

1.一代亩残虫量总体接近近年。各地调查,全省一代亩残虫量一般为202头-876头,接近近年,沿江中西部的潜山市、宿松县、南陵县、贵池区、东至县、太湖县等地为1377头-3600头。

2.一代二化螟诱蛾量总体平稳,沿江中西部偏高。截至7月12日,一代灯下累计诱蛾量大多在50头以下,其中沿江中西部的潜山市、无为市、南陵县、宿松县等地数量偏高,为301头-1465头,随着一代二化螟陆续羽化,灯下蛾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3.食料条件有利。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部分单季稻处于分蘖至抽穗期,营养条件好,加之我省沿江和江淮的四稻混栽区桥梁田多,有利于二化螟取食和辗转为害。

4.气候条件无明显不利影响。未来气候条件(见前述)总体对二化螟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四、稻瘟病和稻曲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夏季稻瘟病、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感病品种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分别约200万亩、4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稻瘟病、稻曲病是我省常发性病害,常年稻叶瘟、穗瘟和稻曲病发生普遍,部分感病品种发生偏重,加之秸秆还田面积比例大,有利于菌源积累,田间菌源充足。

2.稻叶瘟发生普遍。7月中旬调查,稻叶瘟在桐城市、义安区、枞阳县、休宁县、黟县、无为市、金寨县、凤阳县、南陵县、湾沚区、霍山县、庐江县等地点片发生,发病田块病叶率一般为1.1%-7.5%,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的裕安区、泾县、金安区、潜山市、旌德县、宿松县部分田块病叶率高达13.4%-43.4%。

3.寄主和栽培条件有利。我省各地两系杂交稻、粳糯稻等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为30%-70%,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发生流行。高肥水、郁闭的田块将更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发生发展。

4.气候条件较有利。根据省气象部门预报,预计7月24日至8月12日降水量合肥以南较常年偏多,合肥以北较常年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期间有三次较为明显的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7月27-29日(沿江江南)、8月4-6日(全省)和8月10-12日(淮河以南)。降水过程与中稻抽穗期吻合度高,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发生流行较有利。

五、纹枯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单季稻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纹枯病是我省水稻常发性病害,常年在我省单季稻区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

2.当前发病普遍。7月中旬各地调查,全省单季稻平均病丛率一般为1.2%-11.5%;平均病株率一般为0.2%-7.1%,多数地区病情接近或略高于近年同期。

3.气候和寄主条件有利。未来气候条件(见前述),加之水稻生长中后期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发展。

六、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在我省多地已有发生,加之7-8月份影响我省的台风有2个,较常年偏多,将进一步增加细菌性病害流行风险。

2021年夏季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

一、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任务

据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研判,今年我省夏季单季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纹枯病偏重发生,其他病虫害中等及以下程度发生。全省夏季单季稻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约6600万亩次,需要防治面积约7000万亩次。

二、防治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具体目标: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下,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下;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至孕穗期控制在1000头以下,穗期控制在1500头以下;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下,孕穗期控制在10%以下;纹枯病病株率控制在20%以下;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5%以下。

三、关键技术措施

1.明确防治重点。

夏季要以单季稻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为重点,兼顾细菌性病害等其它病虫害防治。

2.推广绿色防控。

要科学管理肥水,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水稻贪青晚熟和倒伏。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等技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要积极推广理化诱杀、生物控害等绿色防控技术,稻田养鸭、稻“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稻飞虱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二化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多杀霉素、印楝素等;稻瘟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等;稻曲病、纹枯病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等。

3.开展总体防控。

单季稻主要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当地不同病虫害发生种类,于主害期或易感病虫敏感生育阶段实施总体防治,从而达到治主兼次、一防多治和节本增效目的。

(1)江淮中部及其以南稻区:7月下旬,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查治稻叶瘟、细菌性病害等;8月中旬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纹枯病等。

(2)江淮北部及沿淮稻区:7月下旬至8月初,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查治细菌性病害、稻叶瘟等。

(3)适期预防穗期“两病”:要根据水稻生育进程,稻曲病于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稻穗瘟于抽穗前3-5天施药预防,如遇阴雨天气,第一次防治7-10天后进行补治。

4.实行达标防治。

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分蘖期二化螟枯鞘丛率8%-10%或枯鞘株率3%。纹枯病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的田块。稻瘟病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稻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

5.做好药剂选择。

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醚菊酯、呋虫胺、吡蚜酮等。

稻纵卷叶螟可选用阿维·氯苯酰、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阿维·茚虫威、甲维·茚虫威等。

二代二化螟可选用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甲维盐·氯虫苯、溴氰虫酰胺等。

穗瘟病可选用三环唑、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稻瘟灵、井冈·嘧菌酯、丙硫唑、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等。

稻曲病可选用肟菌·戊唑醇、氟环唑、咪铜·氟环唑、井冈·嘧菌酯、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戊唑·嘧菌酯等。

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烯肟·戊唑醇、氟环唑、井冈·嘧菌酯、戊唑·嘧菌酯、噻呋·戊唑醇、噻呋·嘧苷素、戊唑·嘧菌酯等。

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噻菌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四霉素等。

6.注意事项。

要按照施药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足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化学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对稻虾、稻鱼、稻蟹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域和临近蚕桑养殖区域,要谨慎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防治时,要严格按照植保无人机防治技术规程进行操作,适当增加用水量。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