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夏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浏览次数:7

7月11-12日,安徽省植保总站在无为市召开全省夏秋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安农大植保学院、省农科院植保质安所、省气象局农气中心有关专家,部分市、县(市、区)植保测报技术人员参会。会议交流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基数,结合历史数据、水稻生育进程和气象预报等因素,对夏秋季水稻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综合研判,预计:全省夏秋季水稻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和稻曲病在迟熟水稻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局部有流行风险;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700万亩次。

一、稻飞虱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夏秋季稻飞虱总体偏重发生,其中沿江江南和皖西南稻区偏重至大发生,沿淮及江淮北部中等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2600万亩次。

(二)预报依据

1.灯下始见期偏早,沿江江南多数地区迁入量偏多。5月6日东至县始见白背飞虱,迁入期较近年偏早。截至7月8日,灯下有两个明显的迁入峰,分别为6月27-30日,旌德县、郎溪县、肥西县、东至县、贵池区、太湖县、潜山市、宁国市峰日虫量分别为32头、40头、64头、92头、96头、175头、206头、480头;7月6-7日,南谯区、天长市、桐城市、霍邱县峰日虫量分别为45头、57头、182头、201头。褐飞虱6月中旬以来合肥以南地区灯下普遍见虫,但无明显迁入虫峰,仅东至县6月28日诱到褐飞虱80头。各地单灯累计诱虫量大部分地区与上年持平或略偏多,沿江江南部分地区较上年同期增加0.8-4.1倍。

2.当前田间稻飞虱虫、卵量偏低,局部偏高。7月上旬各地调查,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的稻飞虱发生普遍,一般百丛虫量为53.7头-343.3头,但皖南和皖西南的泾县、祁门县、屯溪区、黟县、绩溪县、宁国市、潜山市、宿松县、岳西县发生数量偏高,为453头-1272头,大部分稻区稻飞虱百丛虫量较近年同期减少3-6成。大部分稻区百丛卵量为48粒-770粒,桐城市、岳西县分别为1761粒、3146粒。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褐飞虱全省加权平均比例为0.1%,皖南南部为5%-10%。

3.寄主和气象有利稻飞虱发生为害。我省稻作类型复杂,当前水稻大多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食料条件丰富,有利于稻飞虱取食为害。据省气象部门预报,2022年盛夏(7-8月)全省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江南东南部偏多;降水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部分地区有洪涝或内涝;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淮河以南偏高1.0℃以上;影响安徽的台风1-2个,接近常年。未来的气象条件有利于稻飞虱持续迁入和增殖为害。

二、稻纵卷叶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夏秋季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沿江迟熟水稻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1200万亩次。

(二)预报依据

1.稻纵卷叶螟迁入期偏早,迁入量显著偏少。稻纵卷叶螟4月10日肥西县灯下始见,迁入期为近年来较偏早的年份。各地田间系统赶蛾调查,无明显的迁入峰,仅6月24日铜陵市郊区、枞阳县有较大的迁入峰,峰日亩蛾量分别为850头、982头。

2.稻纵卷叶螟田间虫、卵量普遍偏低。7月上旬调查,各地亩蛾量一般为10头-65头,铜陵市郊区、枞阳县分别为208头、261头,多数地区较上年同期减少6-8成。幼虫调查,皖南、沿江中西部的黄山区、徽州区、歙县、铜陵郊区、枞阳县、宿松县、望江县等地百丛幼虫量为0.5头-5.4头。卵量调查,少数地区零星见卵。卷叶率调查,皖南和沿江西部平均卷叶率为0.01%-0.6%。

3.寄主和气象有利稻纵卷叶螟发生。当前我省水稻多处于分蘖至孕穗期,寄主条件有利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秋季易在长势嫩绿的迟熟单季稻和晚稻上集中为害。台风天气有利稻纵卷叶螟迁入。

三、二化螟

(一)发生趋势:预计二化螟偏重发生,其中二代总体中等发生,三代在沿江和江淮部分混栽稻区偏重至大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1500万亩次。

(二)预报依据

1.一代亩残虫量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全省多数地区一代亩残虫量为235头-1223头,沿江的贵池区、潜山市、望江县、太湖县、东至县、宿松县、南陵县等地为1082头-3274头,全省加权亩残虫量555.3头,较上年同期偏高23.4%。

2.沿江一代二化螟为害偏重。一代二化螟枯心率多数稻区在0.5%以下,沿江稻区为1.0%-4.2%,潜山市高达7.0%、最高田块达25.4%。

3.食料条件有利。当前水稻大多处于分蘖至孕穗期,营养条件好,加之我省多种类型水稻混栽,桥梁田多,有利于二化螟取食和辗转为害。

4.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据省气象部门预报(见前述),全省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偏少,降水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部分地区有洪涝或内涝。未来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二化螟存活为害,洪涝或内涝地区不利二化螟幼虫和蛹存活。

四、稻瘟病、稻曲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稻瘟病、稻曲病在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感病品种上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分别为400万亩、5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稻瘟病、稻曲病是我省常发性病害,常年稻叶瘟、穗瘟和稻曲病发生普遍,部分感病品种发生偏重,加之秸秆还田面积比例大,有利于菌源积累,田间菌源充足。

2.稻叶瘟发生偏轻。7月上旬调查,稻叶瘟在皖南、皖西南山区部分感病品种上发生,病叶率一般为0.7%-1.7%。大多数稻区病情轻于近年同期。

3.感病品种面积比例大。当前我省两系杂交稻、粳糯稻感病品种面积比例为30%-70%,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发生流行。

4.栽培条件适宜。近年来,水稻高密度种植,高肥水管理,田间郁闭,适宜于稻瘟病、稻曲病发生。

5.气象条件总体不利。据省气象部门预报,2022年盛夏(7-8月)全省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夏季气象条件总体对中稻稻瘟病、稻曲病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山区气温相对偏低,有利于感病品种稻瘟病、稻曲病流行;秋季气象条件有利于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穗颈瘟、稻曲病发生。

五、纹枯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省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5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田间菌源充足。纹枯病是我省水稻常发性病害,常年在我省中稻上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

2.田间发病普遍。7月上旬各地调查,单季稻田平均病丛率一般为1.2%-10.4%,平均病株率一般为0.1%-4.2%,大部分稻区较上年同期降低1-3成。

3.气象条件有利。据省气象部门预报(见前述),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发展。

六、水稻细菌性病害

近年,水稻茎腐叶枯病(致病菌为菠萝泛菌和阴沟肠杆菌)在我省呈点片发生,今年7-8月份影响我省的台风有2个,部分地区有洪涝或内涝,水稻茎腐叶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在局部地区有发生流行风险。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