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围绕品种配套、肥水运筹、前后季衔接、头季稻机收机械改型等方面,开展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新型肥料、水肥耦合技术等研究,通过开展履带碾压稻茬减损技术研究及新型收割机械示范,降低碾压产量损失,将损失率降低到10%左右。
二、提质增效情况:平均亩增产10%左右。
三、技术要点:
(一)选用“一适一优两高三抗”品种。选用生育期适宜(头季135d以内,再生季70d)、米质优(二级以上),头季高产、后季再生能力强、耐肥抗倒,且头季苗期耐低温冷害、抽穗结实耐高温热害、再生季抽穗期耐低温结实好的早中熟品种(组合)。
(二)头季机插标准与密度。在3月中下旬毯苗或钵苗机插育秧,秧龄控制在25-30d;4月中旬机插,栽插行株距25-30cm×12-15cm。亩基本苗4-6万。
(三)科学肥水管理。前茬空闲或绿肥,接茬绿肥的4月10日盛花期前后翻压并施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及时排除锈水。肥料可酌情减施,采用机插侧深施肥的,在头季机插同时侧深施用专用控释肥(N:p2O5:K2O=20-10-18)30kg,或45%三元复合肥35-40kg;活棵后亩用2-3kg尿素拌除草剂施用。头季孕穗期施用再生稻专用肥(集头季孕穗肥、再生季的促芽肥和收获后的提苗肥)40kg/亩。精确水分管理、早发早控;在头季稻机插后浅水层促分蘖,85%够苗适早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植株健壮清秀;拔节后覆浅水间歇灌溉,抽穗后以湿润为主。再生季全程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孕穗至抽穗期建立浅水层。
(四)适时中留桩茬机收,确保安全抽穗。头季稻收割以成熟度在90%左右为宜,沿江地区最迟收割期控制在8月15日前,留茬高度35-40cm,确保再生稻9月15日左右安全抽穗。再生季收割在气候相宜时尽量推迟达到充分成熟收割为宜。
(五)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病虫害管理以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以农业、生物、物理绿色综合防控为主,与无公害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药剂施用采用机械低喷与飞防相结合。
(六)产后减损与加工。适时机收、清选,低温烘干至标准水分仓储。建议有条件的尽量加工、注册品牌多渠道销售。从水稻种植转变为优质再生米生产。
适宜区域:安徽省沿江平原光温资源满足水稻“一种两收”生产要求的地区。
注意事项:选择优质早中熟品种,3月中下旬工厂化大棚育秧,育秧过程中注意保温控温,若出苗时遇温度低要加盖保温材料如塑料布、稻草等,并监测棚内温湿度。再生季孕穗期遇低温,应在始穗期喷施“施丰乐”或“920”,以减少包颈,提高抽穗整齐度和结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