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
根据腾茬早晚,选择高产、优质及抗倒、抗湿、抗病品种。沿淮地区杂交中稻早茬口选用半冬性品种,粳、糯稻晚茬口选用春性品种;江淮地区选用春性品种。
2、播前准备
在水稻收获前7~10及时放水晒田,水稻收割留茬高度不超过10厘米,秸秆还田时秸秆切割长度不超过8厘米。
播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未经包衣的种子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处理,50kg麦种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50g,或50%甲柳﹒酮乳油40g等,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
施足基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kg,45%高浓度复合肥30~40kg,尿素10kg或相同含量的复混肥,化肥和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土表。
3、“三适”播种
适期:沿淮地区早茬半冬性品种10月10日~10月20日播种、晚茬春性品种10月20日~10月30日播种、江淮地区春性品种最适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
适量:半冬性品种每亩播种量8.0~10.0kg,春性品种每亩播种量10.0~12.5kg。播期推迟,播种量适当增加,每推迟三天,亩播种量增加0.5kg;播期提前,播种量减少,每提前三天,播量减少0.5kg。
适墒条件下采用江南2BJ-6A型或2BJ-5A型少免耕机整地播种,播种行距20cm~23cm,播种深度3cm~5cm。注意每隔2年~3年深耕或深松地一次,加深耕层到20cm以上。
4、“三沟”配套
播种作业后应及时采用机械化开沟技术(视播种期天气影响,可播前开部分墒沟)。田内“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深度分别达到0.2m、0.25m、0.35m左右;田外大沟深0.6m~0.8m;畦沟间隔3m~4m。做到沟沟相通,横沟与田外沟渠相通。
5、化学除草
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40~60ml;或用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25ml于杂草3~5叶期,对水40kg喷雾。
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生麦田:亩用30%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20~30ml;或用50%高渗异丙隆可湿粉125g于小麦2~3叶期对水40kg喷雾;或用48%麦草畏水剂25ml+50%异丙隆可湿粉125g于小麦3~5叶期对水40kg喷雾。(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黄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