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防治水稻螟虫

浏览次数:11

水稻螟虫在我市主要以二化螟和三化螟,其为害性胜过其它害虫。据资料统计:二化螟在我市一年发生二代,每年造成损失4000-5000吨;三化螟在我市一年发生三代,发生重的年份损失在5000-6000吨,严重的年份可减产30-40%。

为了更好地防治“两螟”,就要掌握“两螟”的发生规律,才能更好地加以预防。二化螟在我市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盛发期在5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盛发期在7月中下旬。而三化螟在我市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盛孵期在5月中下旬,第二代在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同时也要了解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生活习性。二化螟成虫是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嫩叶性,羽化后当天晚上交尾,次日产卵。卵多在上午6-12时孵化。三化螟成虫有白天潜伏,夜晚活动,有趋绿性,更有较强的趋光性,一般晚上12时前交尾产卵,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有效地将“两螟”消灭在为害之前。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