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季,谨防奶牛两种传染病

浏览次数:0

牛流行热

奶牛流行热又叫“三日热”或“暂时热”,由流行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蝇和空气传播。多发生于8-10月份,特别是夏秋交季时节。

此病发病快,传播迅速,传染性强,如隔离措施不到位,会引起全场牛染病。此病易引起怀孕母牛流产,造成奶牛产奶量急剧下降,对生产影响极大。因此,防治该病养殖者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控制。

症状:突然高热,体温高达40℃-42℃,持续2-3天。心率过速,喘气、眼发红、流泪、泡沫状线性流涎,肺水肿,肌肉震颤,不食,不反刍。有的患牛会出现腹泻、胃肠出血、胃溃疡、便血,有的患牛会表现神经症状,肢蹄无力、脚跛,继而发生瘫痪,或心脏突然停止。怀孕母牛出现流产、早产现象。

预防:每年5-6月份接种奶牛流行热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流行热。因不属于重大动物疫病,不属于国家强制免疫传染病,疫苗需要每年2-3月份自行跟生产厂家预订。

治疗:对此病无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为主。只要治疗及时处置得当,病牛2-3天可治愈。但慎用兴奋类药物,只有在病牛心脏出现衰竭、呼吸抑制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兴奋药。静脉输液液流速度要缓慢,不能急于求成,液速快加重心脏负担,易引起牛死亡。

牛流行性感冒

牛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发,但以天气骤变的早春、晚秋和寒冷的季节多见。

病毒主要存在于呼吸道黏膜细胞内,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向外界,以空气飞沫传播。突然发生,传播迅速猛烈,呈现流行性,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无年龄、性别和品种区别。

症状:发热、咳嗽、全身衰弱无力,呈现不同特点的呼吸道炎症。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咳嗽,呼吸加快,流涎流涕,眼结膜发炎。体温有所升高,一般无死亡,病程7-8天。

治疗:对症治疗,用清热解毒中药制剂加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也可用冰针与头孢王肌注。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