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区各市、县(市、区)农委:
最近,我委召开全省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预测了8月中下旬全省两迁害虫发生趋势,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发生趋势
稻飞虱:预计8月中、下旬全省单季稻大部分稻区大发生,主发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淮中西部稻区,沿江、皖南、皖西南稻区,皖东部分稻区。全省发生面积约1800万亩。
稻纵卷叶螟:预计五(3)代稻纵卷叶螟尾峰在迟熟中稻、单晚、双晚上大发生,主发区域在沿淮、江淮北部稻区,沿江、皖西南稻区,江淮中部部分稻区。全省发生面积约650万亩。
二、防治适期
稻飞虱:8月15-20日主治,8月25日前后补治;8月14-16日主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尾峰。
三、主要预报依据
1、当前两迁害虫虫卵量普遍高。近期调查,稻飞虱田间虫量沿淮中西部、皖南、沿江、皖西南和皖东部分地区已接近大发生程度,一般为1630-2635头,高的4387-5900头,且褐飞虱比例大,一般为29.7-69%。稻纵卷叶螟8月2-7日全省出现了五(3)代尾峰,平均亩蛾量一般为2900-11340头,数量高。单季稻百丛卵量江淮北部及沿淮稻区如长丰、凤阳、来安、颍上等地分别为1075-2600粒,寿县为10044粒;江淮中部及其以南稻区一般为180-1000粒,其中东至、贵池分别为1700粒,2950粒;双晚大部分地区一般为200~1400粒。
2、褐飞虱繁殖力强的短翅型成虫今年发生早,目前田间虫量偏大。7月20日前后沿江、皖南和江淮部分稻区田间普见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始见期比常年早10天左右,与大发生的前两年相近。当前田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大部分地区百丛虫量一般为10-23.3头,高的58-82头,比大发生的2005年高2-6头,接近大发生的2006年同期数值。
3、食料与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两迁害虫发生。
四、监测防治要求
8月中下旬两迁害虫发生程度重、范围广,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适期药剂防治。要求稻飞虱于8月15-20日适时主治,8月25日前后补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尾峰于8月14-16日主治。防治药剂推荐:防治稻飞虱8月15-20日选用噻嗪酮、吡蚜酮、氟虫腈等长效药剂;8月25日前后选用毒死蜱、敌敌畏等速效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丙溴磷、阿维菌素、甲维盐、氟虫腈等。使用氟虫腈要注意对蜜蜂、水生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电话语音提示、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防治技术。要组织农技人员划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防治工作。要组织病虫防治专业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和安全用药宣传工作,确保防治任务顺利完成,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2007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