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已形成超级稻生产技术体系

浏览次数:8

金秋时节,由云南省农业厅等在弥渡坝子组织示范的超级稻“百千万”展示现场,金灿灿的稻穗已经低头,经理论测产“百千万”示范区,百亩核心区水稻单产可达900公斤以上;千亩样板区水稻单产可达800公斤以上;万亩连片种植区水稻单产可达700公斤以上。这只是云南省发展超级稻的一个缩影。今年,全省超级稻及其后备品种的推广面积已超过160万亩,由云南省自主育成的超级稻及其后备品种已有7个,并形成了有云南特色的超级稻生产技术体系,标志着云南省超级稻推广种植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省把发展超级稻作为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快超级稻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以及大面积推广示范的力度,全省超级稻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超级稻及其后备品种不断增加,推广面积迅速扩大。今年楚粳27号通过了农业部专家评审,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12个超级稻品种之一,成为云南省获得的第一个超级稻品种;此外,滇杂31、滇杂32、楚粳28、29、云光17、凤稻21等均成为超级稻后备品种在保山、曲靖、德宏等地推广种植,全省超级稻及其后备品种推广面积从2005年的58.65万亩扩大到今年的160万亩以上。在加快品种选育的同时,根据超级稻品种特性和区域生态条件,研究出超级稻高产群体优化调控技术,高效水肥管理技术,并进行技术集成组装,形成具有云南省特色的超级稻生产集成技术体系。云南省创新技术推广体系,实现了超级稻种植技术“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的“三直接”,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保证了超级稻增产潜力的发挥。

据了解,云南省将进一步加大超级稻发展力度,到2010年,全省培育并形成5~7个超级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500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左右;每亩平均增产80公斤,新增稻谷4亿公斤,带动全省水稻单产水平明显提高,为全省的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