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鳅技术要点

浏览次数:9

稻田养鳅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村副业,它不仅能增加商品鳅产量,而且由于泥鳅能钻松稻田泥土,吃掉害虫,可以促进肥料分解,达到鳅稻双丰收的目的。其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稻田选择及设施建设:选择土壤为弱酸性、不漏水的旱涝保收田进行改建。田埂层层夯实,不漏水,高出水面30-50厘米。沿田埂开挖一条宽30-50厘米、深30厘米的鱼沟,田中开几个面积为4-6平方米的鱼坑,深30-50厘米。鱼沟、鱼坑的面积约为稻田总面积的5%。田埂四周插上木板或钙塑板(入泥30厘米),用以防逃。在排水口要建二道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

2、施基肥与放养:放鳅前先将田水排干,曝晒3-4天,再按每100平方米田面撒米糠20-25公斤,次日再施畜肥50公斤,再曝晒4-5天,使畜肥腐烂分解,被土壤吸收,然后蓄水。当田面水深15-30厘米时,每100平方米水田放养体长5厘米左右的原鳅种10-15公斤。

3、饲养:泥鳅放养后第1个月,投喂炒麦麸和蚕蛹粉各半的混合饵料,1日1次,每次投饵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开始时采用撒投法,将饲料均匀地撒在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撒投面积,最后将饵料投放在固定的鱼坑里。1个月后,每隔15天追肥1次,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饼、动物下脚料等饵料。

4、日常管理:经常检查堤防设施,防止逃鳅。稻田水位应根据稻鳅需要适时调节,初期15-30厘米深,中后期40-60厘米深。日常管理中可适量施放石灰,一方面可作为肥料,另一方面可起到消毒作用。此外,养鳅的水田一般不宜过多除草。5、病害防治: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打印病、烂鳍病、寄生虫病。由于稻田鱼病较难治疗,故在放养鳅种时须经过检疫或采用鱼种消毒等预防措施。

(224500江苏省滨海县林牧渔业局渔业站陈德权)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