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两迁”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浏览次数:13

6月份水稻生长相继进入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田间小环境利于稻飞虱的繁殖为害。同时,气候条件及田间小环境也利于第三代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滞留本田繁殖为害。6月上旬至6月中旬水稻“两迁”害虫进入为害高峰期,在部分稻区将偏重发生。因此,此期是防治第三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关键时段,达标的稻区要适时(低龄若虫、幼虫期)进行防治。鉴于水稻“两迁”害虫出现抗药性问题,各地在推广应用高效、优质、对口新农药时,应注意合理选配农药,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通过运用科学的防治手段,有效地控制水稻“两迁”害虫的为害。

1.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三江侗族自治县稻纵卷叶螟虫源既有本地虫源,又有外地虫源,因而增加了防治的难度。目前防治该害虫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可亩用48%毒死蜱乳油70毫升或1.0%阿维菌素乳油40毫升或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兑水45~60公斤喷雾防治。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水层田。如果防治失时,幼虫已达4龄以上,稻叶已现枯白时,可改用锐劲特50~60毫升对水45~60公斤喷雾。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在施药前最好用竹扫把扫动禾苗,使幼虫受惊从禾叶内出逃,以增加虫体直接接触药液的机会。推广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稻田环境污染,生产无公害食品。

2.稻飞虱的防治

2.1生物防治。一是看苗放鸭,分期抢放,虫多多放,虫少少放,以鸭治虫。前期放小鸭,中期放大鸭,后期放小鸭。但应注意在白叶枯发生区不宜放鸭,以防止病菌传播蔓延;利用蜘蛛治虫地区也不能放鸭,因鸭子既捕食害虫也捕食蜘蛛;二是不施甲胺磷等广谱性的高毒农药,以保护和利用蜘蛛和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种群的发展。

2.2药剂防治。将苗期每100蔸禾有虫300~500只或短翅型成虫3~5只,穗期每100蔸禾有虫800~1000只或短翅型成虫10只以上的田块列为防治对象田,亩用10%吡虫啉15克或20%康福多6~8毫升或25%扑虱灵50克兑水45~60公斤喷雾防治。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