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象的发生规律

浏览次数:10

稻象又称水稻象鼻虫,主要为害水稻,在有些地区也能造成损失。成虫暗褐至黑色,密生灰黄至黄褐色毛。喙细长,略向下弯。前胸背板有许多小刻点,两侧有黄毛形成的纵条纹。鞘翅近末端有一个灰白色斑点。老熟幼虫体白色,肥胖,弯曲多横皱,无足。

发生规律:以成虫在田埂、田边杂草丛或落叶下越冬,或以幼虫在土面以下的稻桩中越冬。成虫在四、五月间出现,七月底、八月初又有部分当年幼虫化蛹羽化。有趋光性和假死性。能游水。白天躲在稻丛间、叶背等处,黄昏开始活动。卵产在稻茎基部离水面一寸左右。幼虫孵出后沿稻茎钻入土中,以水稻须根为食料,一丛稻根中多的可有几十条幼虫。被害水稻叶尖发黄,甚至谷粒空瘪或不能抽穗。成虫食害秧苗茎叶,被害心叶抽出后有成排的咬孔。

(来源:省农委)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