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长江中游、江南中西部单季稻已接近成熟,长江下游大部处于齐穗、扬花阶段,江南双季晚稻大部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华南双季晚稻大部处于分蘖期,部分开始进入拔节生长阶段。由于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7、8月份台风和降水偏多等气候条件有利,大部稻区稻飞虱发生明显重于2005年同期。目前长江中游、江南和江淮中西部单季稻区稻飞虱发生为害严重,范围之广、种群数量之大、褐飞虱比例之高为历史同期罕见。长江中下游、江南和江淮东部灯下迁入数量为有记录以来最高年份,田间虫量开始急剧增长。江南、华南双季晚稻区虫口密度上升较快,部分地区已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预计9月份大部稻区虫量将继续上升,长江中下游、江淮大部、江南中北部稻区将大发生,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将偏重或以上程度发生,华北部分有严重发生的可能,对水稻特别是单季稻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一、长江中游、江南和江淮中西部稻区发生严重
由于7月份长江中游、江南和江淮中西部单季稻区稻飞虱迁入期早、峰次多、数量大,8月份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外围切变线暖湿下沉气流带来大量迁入虫源的影响,大部稻区发生严重。据各地调查,8月下旬灯下以褐飞虱为主,普遍出现了1000头以上成虫峰。湖北8月21-25日11个监测点平均单灯诱虫量3.8万头;安徽8月26-27日颍上、寿县高达22万和8万多头。湖南单灯平均诱虫3531头,部分高达3-5万头。经防治后大部田间虫量仍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且均存在百丛万头以上的田块。据统计,各地达防治指标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一般为70%-80%,如湖北、江西和湖南中北部等地高达100%。江西和湖南中北部单季稻百丛虫量大部在3000-5000头,比10天前增加了1-5倍,是2005年同期的1-2倍;湖北百丛虫量均在1000头以上,其中江汉平原有60%的面积百丛虫量超过1万头。安徽一般百丛虫量为1000-2000头,江淮、沿江、皖南部分达3500-8800头,局部高达2-3万头。各地均出现了少量“冒穿”、“倒伏”为害。
二、长江下游、江南和江淮中东部灯下和田间虫量急剧增加
受副高外围切变线暖湿下沉气流影响,8月25-31日长江下游、江南和江淮东部均出现历史罕见的褐飞虱迁入峰。8月26日前后,浙江全省相继出现了1000头以上突增峰,浙北诱虫量明显高于2005年同期,部分达5000-10000头;8月26日以来,江苏全省普遍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迁入峰,大部单灯诱虫5000-20000头,东部沿江和沿海超过3万头,张家港高达79万头。8月29-31日,上海11个县单灯平均诱虫量12487头,高的达10-16万头,至8月31日褐飞虱累计诱虫量分别是2005年和常年同期的22倍和35倍。
经前期防治后,目前大部田间虫量仍高于2005年同期。据浙江省统计,约有50%的面积达到防治指标,约20%的田块百丛虫量达3000头以上,已出现少量枯黄落塘点片;江苏以长翅型成虫为主要种群,百丛300-600头,苏南、沿江、淮北等均存在达防治指标田块;上海大部百丛500-600头,低于2005年同期,比常年同期增加2-3倍。
三、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双季稻区灯下和田间增长较快
8月中、下旬开始,江南南部、华南双季晚稻区灯下和田间虫量开始上升,大部高于常年,与2005年同期相当。8月21-25日,广西35个监测点平均单灯诱虫735头,是2005年同期的4倍,大部褐飞虱比例在90%以上。8月21-28日,福建单灯平均诱虫量1400头,广东单灯诱虫量300-400头,东部部分高达2000-3000头,江西和湖南南部一般500-1000头,与去年同期相当。广西、广东大部田间虫量百丛在500头以下,福建大部在500头以上,约有30%的面积达到防治指标,江西和湖南南部一般在700-1100头,比8月中旬增加了1-2倍,中部和北部一般百丛虫量2000-3000头,约有20%的面积达到大发生标准。此外,福建闽北、闽中单季稻稻飞虱已暴发为害,经8月下旬初防治后,目前平均百丛虫量又达2000头以上,局部已出现“冒穿”为害。河南全省大部稻区已达防治指标,一般百丛1300-3600头,南阳、新乡、濮阳、郑州、济源部分田块百丛高达1-3万头,8月下旬又出现大量迁入,局部如南阳市8月25日单灯诱虫8.5万头,为历史罕见。山东虽然大部虫量较低,但部分田块已达防治指标,局部高达万头以上。
四、9月份发生趋势分析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9月份全国大部稻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长江下游、江南东部偏高1℃以上,将有4-5个热带风暴或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其中9月上旬和中旬各有1个在我国沿海登陆。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稻飞虱的迁移和繁殖为害,结合当前发生基数和水稻生长情况分析,预计9月份大部稻区稻飞虱虫量将继续上升,长江中游、江南和江淮中西部仍将保持大发生态势,长江下游、江南和江淮中东部将进入激增阶段,大部将达大发生程度,华北、黄河灌区局部有严重发生的可能,江南南部、华南稻区将偏重以上程度发生。
目前大部单季稻已进入产量形成生长阶段,双季晚稻也已进入中后期生长期,稻飞虱严重发生将给水稻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各级植保部门应高度关注其发生发展动态,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报,特别是要积极利用电视等媒体向全社会发布稻飞虱发生趋势预报信息,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警惕其突发危害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