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传来最新消息,由该所历时三年研究的《节水型水稻品种引进筛选及其栽培技术》项目已获成功,目前已通过有关专家的评审。
莆田市农科所所长彭建平说:“节水型水稻”的研究成功,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很有意义。”
据彭建平介绍,从2004年开始,莆田市农科所就开始在华亭镇和度尾镇进行旱作稻栽培技术研究。三年来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旱作水稻与水作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本、节水等优点,且产量与水作水稻相当。
项目负责人中奕说,每种植一亩旱作水稻比水作水稻从秧期、犁耙田,到打田管水可节约用工7-8天,节约成本150-200元,每亩用水量比水作水稻省60%。此旱作稻栽培技术简单易懂,容易操作,栽种程序只要通过旱育秧、干整地、浅窄沟平畦移栽三大步骤就可完工。这种旱作水稻适合在南方丘陵地、半干旱地栽培,试种2年累计面积达到400多亩,受到试验示范地群众的欢迎。
老百姓最关心的也许是种子的价格问题。彭建平说,该种子价格与水作水稻种子价格相当,也可适用于水地栽种。
栽种水稻离不开大量的水来灌溉,特别是在育秧期,稻苗几乎是天天淹在水里“长大”的。由于水源不足的缘故,在一些干旱、半干旱耕地上,长期只能栽种一些花生、大豆、甘薯等旱地作物。彭建平认为,《节水型水稻品种引进筛选及其栽培技术》项目的研究成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