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飞虱发生现状
据省植保总站信息:我省今年水稻重大病虫尤其是稻飞虱超历史特大发生。全省大部分稻区田间百丛虫量一般为1040~2300头,部分漏治或误治田块百丛虫量高达万头;田间繁殖力极强的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发生数量高;稻飞虱数量增殖速度快。
据水稻主产区病虫监测调查分析:目前,我省中迟熟单季稻和双季晚稻六(4)代稻飞虱大部分稻区大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1600万亩。主发区域是沿淮西部局部稻区,江淮中、东部稻区,沿江、江南部分稻区。
二、稻飞虱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
稻飞虱是迁入性害虫,目前在我省危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它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稻飞虱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在22~28℃,相对湿度80%以上,褐飞虱甚至可以在39℃的高温下生存。今年“盛夏不热,立秋不凉,夏秋多雨”是稻飞虱大暴发的理想气候条件。而今年7~8月份我省频繁受台风影响,稻飞虱虫源不断从江西、湖南等稻飞虱普遍大发生地大量多次迁入我省,使我省今年稻飞虱发生期早,发生量大。
三、稻飞虱等病虫害对水稻生长构成威胁
目前,我省中迟熟单季稻大多处于抽穗至灌浆期,双季晚稻处于拔节孕穗期。稻飞虱食料条件丰富,有利取食危害,引起稻株下部受害变黑腐烂,瘫痪倒伏,若不及时进行防治,将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同时,水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害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对水稻生长也构成严重威胁。
四、未来天气趋势及对策建议
据省气象台最新预测:9月8~9日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全省有一次降水、降温过程。10~13日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另据省气候中心预测:9月降水量淮河以南略少。上旬全省有一段晴热高温天气。江南有阶段性伏秋旱。月平均气温全省比常年略高。月极端最高气温全省35~37℃,月极端最低气温全省13~15℃,均比常年偏高。
我省历年9月上中旬的平均温度均为稻飞虱发生危害的适宜温度,对稻飞虱产卵和繁殖十分有利。因此我们仍要密切关注天气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对10天内可收割、百丛虫量在5000头以下的早熟一季稻可不再用药防治。虫量在5000头以上的要立即补治,无水田块每亩可用80%敌敌畏300毫升拌干湿细沙在晴天中午12-14时撒施。2.有水田块防治方法: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250~300毫升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80克,兑水50-60公斤大水滴喷雾,也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60~80毫升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80克,兑水50~60公斤大水滴喷雾。
3.中、迟熟一季籼稻,虫量在1000头以上的,应立即用40%毒死蜱或48%乐斯本100-120毫升,丝润(每15公斤水5克)对水60公斤均匀喷雾于稻株基部。虫量在3000头以上的防治一周后视虫情及时补治。
4.对双季晚稻虫量达标田块,每亩用25%扑虱灵80克加乐斯本或毒死蜱80-100毫升对水40公斤以上均匀喷雾于稻株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