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摩羯”过境后的玉米田间管理

浏览次数:12

图: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的受灾玉米田

今年我省玉米播种较常年早2天~3天,目前,除小部分正处在开花散粉期外,大部分于8月上旬抽雄散粉,现已进入花粒期,花粒期的管理要点是保绿防衰,增加玉米的穗粒数、提高千粒重,粒饱增产。8月13日台风“摩羯”从东南过境安徽,淮河以北玉米主产区降雨量较大,尤其是宿州和淮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发生涝渍灾害;近期,高温高湿天气维持,弯孢菌叶斑病等叶部病害会加重发生,加之部分地区玉米倒伏,田间小气候恶化,更易罹患病害,倒伏玉米更要加强病害防治;另外,台风“摩羯”携带来大量的南方锈病孢子,如果温湿度适宜,将诱发南方锈病爆发。玉米花粒期叶部病害发生较重时,叶片过早枯死,千粒重下降,将造成减产。为夺取今年玉米丰收,近期田间管理要点如下。

1、除涝降渍:切实做到畦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降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沥去田间渍水,防止产生“哑巴涝”。涝渍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对恢复玉米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排除田间明水后,于玉米行间撒施尿素,亩用量5公斤~10公斤左右。玉米遭受洪涝灾害后,由于田间积水,土壤、空气湿度较高,加之玉米受损后抗性弱,易发生病害。清洗叶片泥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2、南方锈病:我省玉米锈病为南方锈病,一般在8月份的天气转凉后发生,平均温度为26℃~28℃且湿度高时,发病迅速。条件适宜时,玉米大喇叭口期就可以被侵染发病。病害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病害可以发生在玉米植株地上部的任何部位,以叶片发病最重。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色小斑点并逐渐隆起,形成孢子堆,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色的夏孢子。由于南方锈病较其他叶斑病发生早,发病后叶片上布满孢子堆,病菌从植株中耗取大量营养,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导致玉米减产。本次台风“摩羯”携带来大量的南方锈病孢子,如果温湿度适宜,南方锈病可能爆发。防治方法:采用25%粉锈宁、20%三唑酮等药剂喷雾防治。

3、弯孢菌叶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点状褪绿斑,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黄白色,边缘褐色或有褪绿晕圈,病斑一般直径大小为1mm~2mm。防治方法:采用7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喷雾防治。

为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应积极采用热雾工程技术等方法统防和综防后期病虫害,热雾具有穿透力强、扩散远、防治效率高和效果好的诸多优点。应用的药剂有咪鲜胺、戊唑醇等,可防治玉米锈病、弯孢菌叶斑病、大小斑病等多种叶斑类病害。同时,应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毒死蜱等药剂,可兼治穗蚜、穗螟等玉米后期虫害。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