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今年夏玉米普遍于6月中旬播种,玉米当前正处在出苗至5叶期左右,处在对涝渍反应的敏感时期。我省自6月18日入梅后,自南向北普降大雨,截止6月21日,沿淮和淮河以南地区降雨量均在50mm以上,局部地区100mm以上,已经发生玉米苗期涝渍,未来我省北部玉米主产区仍有持续降雨。因此,需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防御玉米苗期涝渍。
一、涝渍标准涝渍灾害是指由于降水过多,导致土壤过度浸泡或地面受淹而造成的自然灾害。涝害是指因雨水过多积水和地面受淹导致的直接灾害;渍害是指由于地面排水和土壤透水能力不强,使土壤过度浸泡而导致植物的损害、死亡和严重减产。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90%时就会形成明显的渍害。夏玉米从播种到拔节一个月的时间内,总降水量超过200毫米,或者旬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就会发生涝渍灾害。玉米芽涝是指玉米从播种后吸水萌动至玉米幼苗第三片叶展开这段时期内因淹水或土壤过湿而影响玉米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的现象。玉米苗期涝渍是指玉米第三叶展开到玉米拔节这段时期发生的涝渍。
二、涝渍危害玉米种子吸水膨胀和主根开始伸长时对涝渍灾害最敏感。沿淮地区夏玉米播种时日平均温度一般在25℃左右,如果播种后遇到连阴雨很容易发生涝渍灾害,造成出苗不齐和缺苗断垄。如果发生芽涝2-4天即需要重新播种。玉米出苗以后,抗涝渍的能力逐步加强,但涝渍发生越早,其危害性就越大。玉米拔节以后耐涝渍能力明显增强。
三、田间管理措施
1、清理三沟切实做到畦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清除沟中泥土,保证三沟畅通,提高排水效率。降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沥去田间渍水,防止产生“哑巴涝”。
2、适量追肥涝渍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对恢复玉米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排除田间明水后,于玉米行间追施尿素,亩用量5公斤左右。也可喷施黄腐酸类等生长促进剂,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抗逆能力。
3、及时除草于玉米拔节前喷施含甲基磺草酮类成分的茎叶除草剂,清除杂草,防止雨后草荒。药液浓度宜稀,防止药液浓度过高伤苗。于下午喷药,防止因高温水分散失快而导致的药液浓度过高伤苗。顺玉米行间喷洒,做到不漏喷不重喷。
4、防治病害玉米遭受洪涝灾害后,由于田间积水,土壤、空气湿度较高,加之玉米受损后抗性弱,易发生病害。清洗叶片泥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5、倒伏管理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倒伏的恢复能力不同。因此,应针对不同的苗情,分类管理,采取应对措施,减轻倒伏的影响。拔节前后的倒伏一般不需要人工扶起。由于拔节前后玉米的恢复能力很强,植株能自然恢复直立,不影响将来正常授粉结实,可让其自行恢复。春玉米正值抽雄期,抽雄授粉前后的玉米植株高大,倒后株间相互叠压,自然恢复困难,需要人工扶起。一般在倒伏发生后的1天内突击扶起来。一旦植株弯曲向上生长就不能再扶。
6、适当化控对于亩留苗大于4500株以上且长势较旺的地块,在玉米9片叶时(拔节前)喷施乙烯利类化控剂,控高控旺,防止群体恶化和后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