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播期,预防玉米粗缩病

浏览次数:11

玉米粗缩病是我省近年来普遍流行的病毒性病害,具有毁灭性,一旦发生就很难治愈。

粗缩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发病后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叶色浓绿,其叶对生,如春笋状,严重的不抽穗。生长后期感染的病株还表现为雌穗以下节间长度正常,雌穗以上节间短缩,雌穗苞叶短于雌穗,穗畸形,秃尖,苞叶、叶背有明显隆起的蜡白条。田间一般为部分植株染病,以靠地头、距道边杂草近处病株比较集中。

玉米苗期至7叶期为玉米粗缩病感病敏感期,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早春4月中旬播种的春玉米和6月中旬播种的夏玉米发病轻。5月中旬~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此时小麦黄熟,田间幼嫩植物少,造成灰飞虱集中为害春玉米及套种玉米。

因此,防治玉米粗缩病的重点是调整播期,适期播种,夏玉米不提倡套种,应贴茬播种,一般6月5日前不播种。播前,种子用含呋喃丹等内吸杀虫剂的种衣剂包衣或拌种,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苗期,在靠近田间地头或闲地等易发地块,结合玉米化学除草进行防病除虫。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加1.5%植病灵2号800倍液,间隔7天连用2次。发病初期,用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2号800~1000倍液,加入芸苔素6000倍液+0.3%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7天1次,连用3次。同时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玉术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