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若遇渍涝 抓紧清理三沟

浏览次数:14

近期安徽省玉米主产区降雨量均在50毫米以上,局部地区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玉米田块已产生渍涝危害。农户应采取哪些田管措施,以减轻玉米苗期涝渍危害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世济研究员。

“玉米种子吸水膨胀和主根开始伸长时对渍涝灾害最敏感。”王世济告诉记者,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90%时就会形成明显的渍害。夏玉米从播种到拔节一个月的时间内,总降水量超过200毫米或者旬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就会发生涝渍灾害。

王世济对记者说,当前农户要清理三沟,切实做到畦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清除沟中泥土,保证三沟畅通,提高排水效率。降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沥去田间渍水,防止产生“哑巴涝”。当涝渍发生后,农户还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以促进玉米恢复生长。排除田间明水后,于玉米行间撒施尿素,亩用量5公斤左右。也可喷施黄腐酸类等生长促进剂,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抗逆能力。

及时清除田间除草,也是要做的田管措施之一。种植户可以在玉米3—5片叶(杂草3—5片叶)时喷施茎叶除草剂,清除田间杂草,防止雨后草荒。药液浓度宜稀,防止药液浓度过高伤苗。喷药时间最好在下午,以防止因高温水分散失快而导致的药液浓度过高伤苗。要顺玉米行间喷洒,做到不漏喷不重喷。玉米遭受洪涝灾害后,由于田间积水,土壤、空气湿度较高,加之玉米受损后抗性弱,易发生病害。清洗叶片泥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