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汛期谨防叶斑病

浏览次数:14

从6月开始,我省进入为期四个月的汛期,农作物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和病虫害。降雨过后,田间密闭,高温高湿,有利于玉米叶斑病的发生,同时由于土壤淋溶,农作物容易出现缺铁症状。为有效避免汛期作物此类灾害的发生,需提前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汛期玉米叶斑病极易发生,它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显著特点是叶片上有黄褐色或褐色病斑,不同的是玉米大斑病病斑大而少,呈梭形;玉米小斑病病斑小而多,呈椭圆形或长方形,有明显的褐色边缘。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同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玉丰宝等叶面肥,促进玉米恢复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每7天用药一次,连续喷雾2~3次。

汛期土壤淋溶,极有可能造成作物缺铁症状,作物顶部新叶缺绿黄白化,心(幼)叶常白化,叶脉颜色深于叶肉,色界清晰。玉米幼叶脉间失绿呈条纹状,中下部叶片为黄色条纹,老叶绿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失绿发白,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花生新叶失绿进而黄化,严重时上部新叶全部变白,出现褐斑坏死,干枯而脱落。石灰性土壤和河滩涝洼等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农作物易出现缺铁症状。一般选用0.1%~0.2%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5~7天喷施1次,可连续喷3~4次;也可选用绿叶宝,其主要成分为铁的螯合物和一些微量元素,喷施效果优于单纯喷施硫酸亚铁,一般每亩地使用一袋(25克)兑水15公斤,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孙晓)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