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防玉米丝黑穗病

浏览次数:12

据本市病虫监测点近期调查,北部部分春玉米田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田病株率为2%-8%,玉米雄穗和部分雌穗严重受害,大部分菌瘿已破裂散出黑粉。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入的系统性侵染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玉米的雄穗和雌穗,一旦发病,通常全株没有产量。受害严重的植株苗期也可表现症状,分蘖增多呈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颜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有的幼苗心叶紧紧卷在一起弯曲成鞭状。成株期病穗分两种类型:(1)黑穗型:感病雌穗比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多不吐花丝,除苞叶和穗轴外全部变成黑褐色粉末,中间夹杂黑色丝状物;(2)畸形变态型:感病雄穗花器变形,花序变黑,不形成雄蕊,颖片变长呈叶片状。该病害容易在冷凉地区发病,玉米连作时间长、播种后土壤干旱、温度低、玉米出苗缓慢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提前预防是控制该病害的关键。在发病较重的地区,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抢墒播种,合理轮作倒茬;为防止种子带菌传播,播种前应做好种子包衣,可选用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4%-0.6%拌种;在发病早期应及时拔除病株,对苗期表现症状的应结合间苗拔除,显症后需在病穗白膜末破裂前拔除病株,并带至田外深埋或烧毁,防止越冬孢子散落增加来年的病原基数。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