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要点

浏览次数:9

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抽雄到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阶段。玉米花粒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停止,转向以果穗和籽粒为中心的生殖器官生长。玉米花粒期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植株正常授粉受精、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后期叶片早衰。目前,全省玉米生长已逐渐进入花粒期,各地须酌情采取以下田间管理措施。

1、酌情追施粒肥玉米生长后期叶片功能期长是实现高产的基本保证。玉米绿叶活秆成熟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花粒期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应酌情追施粒肥。粒肥一般在雌穗开花期前后追施。视田间长势,每亩追施粒肥5—10公斤尿素,同时满足水分供应。

2、防治病虫害今年玉米前期倒伏面积大,花期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利于病虫害孳生。夏玉米花粒期常有蚜虫、黏虫、棉铃虫、红蜘蛛等虫害,应加强防治。一般用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防治蚜虫,50%辛硫磷1500倍液防治黏虫、棉铃虫。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悬乳剂500~800倍液叶面喷洒防治大小斑病。用50%代森锌水剂800-1000倍液防治锈病。有条件的地区,宜于玉米授粉结束后的8月中下旬采用热雾工程技术统防和综防后期病虫害。

3、合理灌排玉米抽雄以后需水量较多,若遇秋旱应及时灌水以维持根系活力,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玉米花粒期应灌好两次关键水:第一次在开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第二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花粒期灌水要做到因墒而异,灵活运用,沙壤土、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黏土、壤土可适时适量灌水;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籽粒灌浆过程中,若田间积水,应及时排除涝渍,以防涝害减产。

4、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抽雄至吐丝期间,低温、寡照以及极端高温等不利天气条件均会导致雌雄穗发育不协调,特别是吐丝时间延迟,影响果穗结实,使穗粒数减少,最终导致减产。人工辅助授粉可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在出现不利天气情况时,可在散粉期间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来帮助玉米植株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在有效散粉期内,在两个竖竿顶端绑定一根粗绳,两人手持竖竿跨几行玉米顺行行走,用粗绳来击打雄穗,帮助花粉散落,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5、适时机械收获适时收获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每个玉米籽粒的灌浆过程最早从籽粒顶端开始,已经灌浆的部分会变硬,而未灌浆部分则呈现清乳状;在籽粒灌浆与未灌浆部位之间就会出现一条明显的界线,称为灌浆线。随着灌浆的进行,灌浆线逐渐向下移,灌浆线消失是成熟的标志。此时,植株外部表现为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白色;籽粒根部黑色层形成。我省沿淮及以南玉米应在9月下旬收获,淮北地区应当在9月底10初收获。积极推行机械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以培肥地力和实现持续增产。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