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从播种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夏玉米一般经历25天左右。目前,生产上强调“七分种,三分管”,因此,苗期是玉米生产的关键时期。苗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苗齐、苗匀、苗壮。为达此目标,技术要求如下。
一是精选品种,集中统一播种,力争一播全苗。淮河以北地区选择如隆平206、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中科11、登海11、弘大8号、蠡玉16等优良品种。沿淮和淮河以南地区选用耐涝渍、耐密型的隆平206、弘大8号等优良品种,或选用抗锈病、大穗型的蠡玉16、中科4号、鲁单981、农大108等优良品种。前茬大田作物油菜、小麦等收获后,6月10日左右,抢墒集中统一播种,积极推行机械播种,播种深度3cm~5cm,播后覆土镇压严实;墒情不足的造墒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二是合理密植,酌情留苗,增密增产。根据品种的特性,合理密植,淮河以北地区亩留苗4000株~4500株,沿淮和淮河以南地区亩留苗3500株~4000株。为适应机械作业,宜行距60cm,株距随密度而定。
三是抗旱防涝,力争苗齐、苗匀。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区,玉米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争取早出苗、出齐苗。玉米苗期阶段对涝渍危害极为敏感,最怕涝渍。我省夏玉米常年容易发生涝渍危害。沿淮和淮河以南地区旋耕后采用畦作或台田种植,采用1.2m宽的凸畦或小于3m的台田种植,以便沥水防渍,可有效防止玉米苗期涝渍危害。对没有条件起垄或台畦种植的田块,玉米播种后要及时清理疏通围沟、腰沟和开挖畦沟,以便遇雨时快速沥水排渍。玉米苗期若遇涝渍,排除田间积水后,要及时撒施尿素5—10公斤/亩,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减轻涝渍危害。
四是合理施肥,促进前期生长,避免后期早衰。按每生产100kg籽粒施N3Kg、p2O51Kg、K2O2Kg计算施肥量。生产600Kg玉米需施N18Kg、p2O56Kg、K2O12Kg,折合尿素40Kg、普通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20Kg,复合肥按氮磷钾纯养分折算。每亩再加施1kg硫酸锌。为避免“一炮轰”施肥造成肥料流失和基肥浓度大抑制根系生长,同时为防止玉米后期早衰,施肥方法采取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磷、钾肥、硫酸锌和50%—60%的氮基施,其余的氮在大喇叭口期(10-12片展开叶)追施。
五是防治病虫草害,及时间定苗,争取苗匀、苗壮。采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播种,防治地下害虫。齐苗后喷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地老虎、黏虫等。氯虫苯甲酰胺灌根防治二点委夜蛾。玉米出苗后喷吡蚜酮防治灰飞虱,预防粗缩病。于玉米幼苗可见叶2至5叶期(杂草3至5叶期)喷施甲基磺草酮类除草剂进行茎叶除草。可见叶3—4叶期间苗,可见叶6—7叶期定苗。对于少量缺株的,就近留双株,保证留苗密度,夏玉米避免移栽和补种。
六是适时化控,控高防倒。在亩密度大于4500株时,在可见叶6—9叶时(拔节期前)喷化控剂金得乐、玉黄金等,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强基部节间的韧性,促进根系生长,防止玉米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