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认识,从严防控。二点委夜蛾是我省夏玉米区新发生害虫,幼虫取食玉米茎基、根部,造成玉米生长受阻,严重者枯死,对玉米生产危害大。二点委夜蛾适应性与隐蔽性强,防控难度较大。多数农民对该虫认知程度、防治意识与技术水平不高,易疏于防治或造成防治失误。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及早行动,认真部署,从严防控,确保玉米二点委夜蛾不暴发成灾。
二、强化虫情监测预警,建立信息报告制度。要加强虫情调查监测,尤其要加强麦秸、麦糠覆盖物多的玉米田块田间虫量调查,同时,灯下蛾量与田间虫量调查要相结合,准确掌握该虫发生发展动态。要根据虫情动态,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将二点委夜蛾列入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防控信息重点报送内容,实行周报制。遇重大虫情要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加强宣传指导,科学开展防治。各地要广泛开展二点委夜蛾识别与防治技术培训宣传,提高农民认知程度与防治水平。同时,要深入重点发生区域,现场指导农民及时实施防治。防治措施上,要优先采取旋耕灭茬、露行播种和清理麦秸麦糠等农业防控措施,减少该虫适生环境,发生严重的地区,可适度增加播种量。其次要抓住低龄幼虫期实施药剂防治:一是撒毒饵或毒土(用炒香的麦麸与敌百虫或毒死蜱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也可用敌敌畏拌细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二是用药喷灌玉米根部(将喷雾器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此外,还可推广应用灯光或性诱剂诱杀等防治技术。
四、加强督查,确保防治不留死角。要加强防效检查与工作督导,防治关键时期,农业部门要派出技干深入重发区、易发区田间地头,实地调查了解发生情况,指导防治工作,及时发现解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