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庄浪全膜玉米喜获丰收

浏览次数:10

十月,收获的季节。走进甘肃省静宁县灵芝乡秦懂村窝窝社李继先家,只见剥了皮串起来的黄灿灿的玉米棒子挂满厅前屋后,向我们展示着丰收的喜讯。今年32岁的老李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较为保守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家今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0亩,每亩投入180元(其中地膜45元、化肥110元、种子25元)。预计玉米亩产量达700公斤,按市价每公斤1.5元计算,亩毛收入1050元,扣除投入180元,每亩纯收入870元,玉米总收入2.6万余元。”

李继先是灵芝乡杨岔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带的一个普通种植户。灵芝乡是静宁县在西北部原安、三合等19个乡(镇)今年建成的12个万亩旱作农业示范乡,8个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带乡(镇)之一。原安乡百富村李百祥社农民贾国兴告诉记者:“今年虽然遭受了干旱,但我家的23亩全膜玉米除去成本后,预计收入还近2万元呢。”

静宁将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大事来抓。“从去年秋播前,我们就组织乡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规划面积,预留地块,逐村逐社逐户进行任务落实,并签订种植协议。”灵芝乡乡长闫文晋说。为了让农民掌握这一新型农业技术,该县还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开展了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培训县乡技术干部76人,农民技术员1130人,种植农户2.9万人次,保证了项目区每个乡有3至5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村至少有5至8名农民技术员,每个种植户至少有1个技术“明白人”。

今年该县在全力落实良种推广、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发展旱作农业23.5万亩,其中玉米19.6万亩,在今年干旱年份发挥了较好的抗旱效应,预计全县玉米总产量14.5万吨,较去年增产粮食5.16万吨,增收8058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520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本报庄浪讯(记者赵建平)近日,记者走进庄浪县南坪乡苏坪村村民苏启荣家,屋檐下,院墙上到处挂满了“金灿灿”的大玉米棒子。“今年是我家第三年种全膜玉米了,没想到今年这么干旱的年份,还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我种的3亩全膜玉米估计能打5000多斤。”苏老汉指着玉米棒子高兴地说。

今年庄浪全县种植全膜玉米20.76万亩,经测产,平均亩产达751公斤,和普通的半膜种植技术相比,每亩增产271公斤,增产幅度达56.6%。他还说,明年全县全膜玉米将保持在20万亩左右,今年秋季完成秋覆膜10万亩,有效解决明年的春旱,确保全县粮食不减产。

庄浪是个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干旱少雨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充分发挥百万亩水平梯田优势,该县把推广旱作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性措施来抓。今年,庄浪县及早规划落实面积,多方筹集资金,开展技术宣传培训,扩大全膜玉米种植面积,共落实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0余万亩,建成了北洛河流域、南洛河流域、榆林沟流域、庄浪河流域,东部、南部山地梯田6处万亩示范区,48处千亩示范片,8个百亩示范点,建成了朱店、南坪、水洛、南湖、万泉等11个万亩乡(镇)。先后投资地膜300吨,农机具409台,粮饲兼用玉米种子400吨。由于技术和物资配套到位,全膜玉米亩产达751公斤。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仅使每亩玉米增产270多公斤,而且每亩还可以生产近3000公斤的秸秆,为全县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保证。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连续几年的成功推广,充分显示了科技抗旱的强大威力,也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这一农业新型技术是抗击干旱困扰、夺得农业丰收的新希望。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