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推迟收获增产技术
浏览次数:9
玉米推迟收获增产技术是一项不需要增加任何物质、劳动力投入的增产增效技术。根据玉米籽粒灌浆成熟规律,我省玉米生产存在的过早收获问题非常突出。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商品品质差。每年因玉米提早收获至少造成玉米减产10%,相当于中产田块每年每亩少收玉米100斤,高产田块少收玉米150斤。适当晚收,籽粒灌浆饱满,最大限度的挖掘籽粒库容潜力,是实现夏玉米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全省玉米产区要大力宣传和积极推广玉米迟收增产技术,以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二、玉米籽粒灌浆及成熟过程
玉米从吐丝受精后进入籽粒形成期,开始玉米籽粒的成熟过程。
1.玉米籽粒的灌浆过程:玉米从吐丝受精后籽粒灌浆就缓慢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快,授粉后30天左右灌浆速度达到最快,之后逐步下降,直到授粉后55-60天,灌浆才趋于停滞。在灌浆过程中,玉米籽粒重量持续增加。
2.玉米籽粒成熟的过程:玉米籽粒成熟分三个阶段,即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乳熟期:指玉米籽粒从胚乳呈乳状开始到变为糊状结束,历经15天。相当于授粉后的15-30天。玉米授粉30天左右,ink2>籽粒顶部胚乳组织开始硬化,与下面的乳状部分形成一个横向的界面,表面呈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是玉米灌浆进程的标志,即灌浆线。灌浆线开始形成的时候,籽粒含水量51-55%,籽粒干重达到最大干重的60-65%。苞叶为绿色。玉米灌浆速度由开始达到最快。
蜡熟期:从籽粒顶部胚乳组织开始硬化到蜡状结束,历经15天。相当于授粉后的30-45天。灌浆线向下移动到籽粒中部,果穗苞叶开始变黄。籽粒含水量从50%下降到40%,籽粒干重相当于最大干重90%。
完熟期:籽粒从蜡熟末期到玉米完全成熟,粒重增加基本停止。历经10天,相当于玉米授粉后的45-55天。玉米完全成熟时籽粒变硬,灌浆线下移到籽粒的基部并完全消失,黑色层形成,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此时,籽粒含水量下降到30%,籽粒干重达到最大干重的98%。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白色。此时玉米才真正完全成熟。
玉米授粉天数与最终产量的关系表(吴兰云,2008年,宿州)
授粉后天数
30
35
40
45
50
55
60
郑单958
千粒重
178
225
265
290
306
316
322
%
55.3
69.9
83.2
90.1
95
98.1
100
农大108
千粒重
167
216
258
289
305
316
324
%
51.5
66.7
79.6
89.2
94.1
97.5
100
三、玉米推迟收获技术
我省玉米生产中,由于传统习惯和劳动力调节及不方便看管等因素,早收问题十分严重。在9月15日左右苞叶变黄时就开始收获,此时一般是玉米开花授粉后的40天左右。玉米苞叶开始变黄并未达到完全成熟,此时粒重只相当最终产量的79.3%-82.4%,千粒重仍在以4.69-2.2g/日的速度增加,直到55天左右,子粒灌浆线基本消失时,灌浆才趋于停止。玉米开花授粉后40-45天收获会造成15%-10%以上的产量损失。
(一)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
玉米推迟收获技术的核心即在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即籽粒变硬,籽粒灌浆线下移到籽粒的基部并完全消失;籽粒根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白色。
(二)玉米推迟收获的技术要点
玉米推迟收获技术是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尽量晚收,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和稳定粒重,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同时,如果为下一茬作物腾地必须早收获时,可连秆收获,放在地边1~2周后再掰果穗,可促使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运转,能够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研究表明,一般中熟品种,在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每晚收一天,每亩可增加10斤玉米。
1.改变苞叶变黄就开始收获的习惯。严格把握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即籽粒变硬,籽粒灌浆线下移到籽粒的基部并完全消失;籽粒根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白色。
2.推迟10天收获。改变习惯上的玉米授粉后40-45天收获为授粉后55天收获。充分利用玉米生育后期秋高气爽、利于干物质积累的气候资源,尽量延长玉米灌浆时间,让玉米粒重潜力充分发挥。
3.准确掌握当地玉米完全成熟的日期,积极推行机械收获。我省夏玉米因播种期不同,各地玉米进入完全成熟期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淮南、沿淮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北部地区要到9月底10月初玉米才完全成熟。因此,我省沿淮以南玉米应在9月下旬收获,淮北地区应当在9月底10初收获。积极推行机械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
(来源:安徽种植业网安徽省农科院研究员陈洪俭)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