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技站:2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

浏览次数:11

皖农技函〔2010〕399号

关于印发2010年度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市、县(市、区)农委:

为切实加强对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的指导,提高我省玉米栽培技术水平,我委组织制定了2010年度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一、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玉米生产水平,选用高产、较耐密植、花后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长、抗逆性强、生育期在100~105天的中晚熟紧凑型或半紧凑型优良品种。如郑单958、中科4号、中科11号、鲁单981、蠡玉16、登海系列品种等。

二、播前准备

1、选地及整地。选择的高产创建示范区应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技术力量,并且基层政府重视,农民参与热情较高。选择地块平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通透性好,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较高,灌排条件良好,交通方便的地块作为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小麦和玉米轮作的地方,于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进行翻耕,2~3年深耕(松)一次,深耕达到20厘米以上,小麦收获后,免耕贴茬播种玉米。

2、科学施肥

(1)需肥规律。玉米对氮、磷、钾三要素需要比例一般约为3:1:2。

(2)需肥量。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纯N3.0公斤,p2O51.0公斤,K2O2.0公斤。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产量目标计算总施肥量。一般亩产600公斤玉米,每亩需要施纯氮18~20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12~15公斤。折合尿素(N46%)40公斤,磷肥(p2O512%)50公斤,钾肥(K2O50%)25公斤,硫酸锌1公斤(如施用缓释肥、专用肥等应进行换算,秸秆还田的田块,增施10%的氮肥)。

(3)施肥策略:坚持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氮磷钾锌肥配合的施肥原则,实行配方施肥,平衡氮磷钾营养。在施肥方法上,要施足基肥、巧施苗肥,重施穗肥、酌情补施粒肥(施用玉米控释肥的可作为底肥或苗肥一次施下)。

3、种子精选及处理。播种前精选种子,所选种子达到纯度≥96%,净度≥99%,发芽率≥90%,含水率≤13%。

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禁止使用含有克百威(呋喃丹)和甲拌磷(3911)等杀虫剂的种衣剂,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种衣剂。可用5.4%的吡.戊玉米种衣剂进行包衣,以控制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纹枯病等。采用戊唑醇、粉秀宁等药剂进行拌种,减轻玉米黑穗病发生。用辛硫磷或毒死稗等药剂拌种,防止地老虎、金针虫、蝼蛄和蛴螬等地下害虫。以确保全苗。

三、精细播种

1、适期播种。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播种,适宜播期为6月5日~15日,最佳播期为6月10日左右。

2、播种量。一般2~3公斤/亩,可根据品种特性和播种方式酌情增减。

3、选用适宜的播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麦收后用圆盘耙浅耕灭茬,足墒机械起垄播种;或者麦收后不灭茬抢墒板茬播种,留茬高度不超过40厘米,待出苗后再于行间中耕灭茬。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播种。等行距以65厘米为宜;大、小行种植时,大行距80~90厘米,小行距40~50厘米。播深3~5厘米,深浅一致、覆土严密。为确保苗齐、苗全,播后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

四、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1、化学除草。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准确控制用量。播种后出苗前施用的除草剂有:15%甲基黄草酮Sp(/SC)、乙草胺、都尔、丁草胺、乙莠水等。生产实践证明,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洒地面,除草效果可达98%以上。土壤墒情好,药效明显。

2、及时间苗、定苗。一般3片可见叶时间苗,5片可见叶时定苗。提倡早间苗、分次间苗。间苗时,去弱苗和过大苗,留壮苗和匀苗;去病残苗,留健苗。定苗时可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用于其后田间管理中拔除病株、弱株。保证苗匀、苗壮,以达到合理密度,降低空杆率。紧凑中穗型品种每亩留苗4500~5000株左右,紧凑大穗型品种每亩留苗4000~4500株。

3、追施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除使用速效氮、磷、钾外,也可追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全部施入,氮肥占总追氮量的20%~30%。采用沟施或穴施有利于提高肥效。化肥施用深度应大于5厘米,有机肥施用深度10厘米左右。可在距玉米植株15~20厘米处开沟,将有机肥、化肥等一次施入,覆土盖严,提高肥效。肥料深施还有利于引导根系向纵深发展,提高抗倒伏能力。

4、防治病虫害。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蚜虫和蓟马等。提倡采用包衣种子,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病虫害。既没有采用包衣种子,也没有进行药剂拌种的田块,玉米出苗后,可用2.5%的敌杀死800~1000倍液,于傍晚时喷洒于玉米行间地面,或配成0.05%的毒沙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用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和稻飞虱。用20%氰戊菊酯乳油或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防治粘虫。玉米苗期还容易遭受病毒侵染,是粗缩病易发期,及时消灭田间和四周的灰飞虱,可减轻病害发生。

5、化控防倒。化控能缩短节间,降低植株高度,塑造丰产株型,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种植密度等,提高抗倒能力,增加玉米产量。一般在中晚熟品种、高肥密植的田块、或长势旺盛的田块,在玉米8~12叶展开期,用稀释美或金得乐进行叶面喷施,对防止玉米倒伏具有较好效果。但化控时要掌握“喷高不喷低、喷旺不喷弱、喷黑不喷黄”的原则,并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二)穗期管理

1、拔除弱株。及早拔除弱小植株,提高群体整齐度。

2、培土。多雨年份,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培土增产效果明显。干旱年份不宜培土,以免培增加土壤水分蒸发,加重旱情。

3、追施穗肥。追施穗肥能增加穗粒数,减少秃顶和缺粒,促进穗大粒多,提高产量。于大喇叭口期(第11~12展开叶)追施穗肥,占总追氮量的50%~60%(没有施底肥的为占总施氮量的比例),采用条施或穴施,距玉米植株15~20厘米,深施10厘米左右,覆土盖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利用率。

4、防治玉米螟。小喇叭口期(第8~9叶展开期),每亩用1.5%的辛硫磷颗粒剂0.25公斤,掺细沙7.5公斤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1.5~2克,或每亩撒施杀螟丹颗粒剂0.5公斤。也可在玉米螟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5、水分管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要保证水分供应。除苗期外,各生育阶段田间持水量降到60%以下时均应及时浇水,注意满足玉米在拔节、抽雄和灌浆时期对水分的需求。穗期虽需水量较多,但土壤水分过多也会影响根系活力,从而导致大幅减产。因此,多雨年份,积水地块,特别是低洼地,遇涝应及时排除。

(三)花粒期管理

1、补施粒肥。一般在籽粒灌浆初期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占总氮量的10%~20%,趁雨或结合灌溉撒施。提高光合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2、人工去雄。雄穗散粉后,拔除全部雄穗,有利于延长叶片功能期。

3、拔除空株。授粉10天后拔除全部空株,减少空株对光、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和消耗,提高群体产量。

(四)灾害应变

1、涝灾。玉米苗期生长若遇涝灾要及时排水,淹水时间不应超过0.5天。待土壤表面变白即进行中耕松土,追施速效氮肥可促进苗情恢复。生长后期对渍涝敏感性降低,淹水不得超过1天。

2、雹灾。苗期遭遇雹灾应加强肥水管理,可于根部或根外追施速效肥,以促进其快速恢复,降低产量损失。若拔节后遭遇严重雹灾,应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3、风灾。小喇叭口期之前若遭遇大风而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基本不影响产量。小喇叭口期后若遭遇大风而出现倒伏时,应及时将植株扶正,同时进行浅培土,以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其抗倒伏能力,降低损失。

五、完熟收获

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掌握完熟收获,即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色层出现进行收获,一般千粒重提高15~20%,每亩增产玉米50~100公斤,收获后及时晾晒。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