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夏玉米播种质量及涝渍防除技术
安徽省夏玉米前茬多为小麦,播种时常常墒情不足,劳蓄力紧张,影响播种质量;生长期雨热同季,又往往降雨集中,发生涝渍,对生长影响很大。提高玉米播种质量和涝渍防除,对高产稳产极为重要,要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1、整地:夏玉米在前作收获后,抢时早播是关键,一般不要求深耕,因为深耕后,土壤沉实时间短,播种出苗期遇雨土壤滞水多,遇连阴雨不能及时沥除,容易发生渍害,出现黄苗、紫苗现象,造成减产。安徽省夏玉米种植区,耕地深度以13-17厘米为宜,或趁墒免耕直播,出苗后灭茬。
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包括晒种和浸种。种子经过精选后,种前选晴天晒2-3天,利于提高发芽势,提早出苗,减轻黑穗病。浸种可使种子发芽整齐,出苗快、出苗齐。方法有冷水浸泡12-24小时,50℃的温水浸泡6-8小时,500倍磷酸二氢钾液浸泡8-12小时。浸泡过的种子播种时必须土壤墒情较好或带水点播;在旱地干播不用浸种,以防土壤干旱浸过的种子水分外渗落干影响出苗。浸过的种子要摊晾,阴干后用种衣剂或药剂拌种,可防治病虫害。
3、抢时早播:玉米“夏播无早,越早越好”。安徽省夏玉米的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中旬。
4、抗旱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是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早晚不齐的重要原因。如土壤表层干达7-10厘米,干土层以下仍为湿土,可用“揭干就湿”法播种。即先行刮去表层干土,把种子播入湿土中,适当浅盖。如果天气干旱多风,为防止湿土变干,可在播种行上深埋成垄,待种子萌发扎根后,再顺垄扒去过厚的干土层,迎芽出土。土壤干旱严重,土壤中的水分已不能出全苗,必须造墒播种。可在播前开沟,顺沟浇透水,播上浸过水的湿种子,种子上覆盖些湿润、腐熟的有机肥,再盖土;亦可带水点播,或种子播种覆土后,再浇“蒙头水”。播种深浅和覆土要均匀一致。播种深度应视土壤和质地来定。土壤墒情好,播种可浅些;表层土干,可适当深一些,沙壤土的播种比黏土深一些。夏玉米播种时温度高,雨水较多,一般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覆土时注意厚薄均匀一致,以防落干缺苗。
5、防除涝渍:推广垄作或台田种植技术,开好“三沟”;及时中耕松土,壅根培土;遇涝抓紧疏通“三沟”,开机排涝;看苗追肥,减轻涝渍影响。
(二)玉米“大喇叭口”期施肥增产技术
1、玉米“大喇叭口”期的需肥特性
玉米一生中吸收的氮肥最多,钾肥次之,磷肥最少;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是不同的。拔节到抽雄期对养分的吸收速度快,数量多,为快速吸收累积阶段,尤其是“大喇叭口”到抽雄这10天左右时间内,是一生中吸收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时期。因此,玉米拔节至抽雄期是玉米施肥的关键时期。
2、玉米“大喇叭口”期(攻穗)施肥技术。安徽省夏玉米生育期间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发育进程快,需肥高峰来得早,特别是拔节至抽雄期,不仅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旺盛,并且雌、雄穗亦在强烈分化,植株对养分的需求量大而且敏感。因此,“大喇叭口”期追肥对提高产量特别重要。它既可促进生长与雌穗分化,又有提高光合作用,延长叶片功能期和增花、增粒、提高粒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喇叭口”期追肥的增产效果,在施肥技术上应做到“准”、“重”。
“大喇叭口”期追肥的时间要准,在玉米的不同叶龄追施攻穗肥,产量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在郑单958、鲁单981等品种(在宿州夏播全生育期总叶数20-21片)第11-12片叶展开时,农大108等品种(在宿州夏播全生育期总叶数21-22片)第12-13片叶展开时追施攻穗肥,效果最好,产量最高。也可按“玉米可见叶龄与展开叶龄差数最大(在我省淮北为5时),顶部呈大喇叭口状标准确定追施攻穗肥的具体时间。
大喇叭口期追肥用量要重,穗肥是实现夏玉米穗大、粒多、粒重的一次关键性肥料,在用量上要做到重攻。一般肥力水平田块,计划亩产500-600千克玉米,在前期已施基肥(种肥或苗肥)的基础上,穗肥按施氮总量50%计,每亩宜施尿素15-20千克。由于穗肥施用期正处夏季高温时节,为了减少氮素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料入土要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深施。如土壤干旱,须带水追肥,施后随即覆土踏严;若遇阴雨连绵,可于雨后撒施。
夏玉米追施攻穗肥还应注意如下问题:施肥时,开沟或刨窝不能距植株太近,以免伤根,施肥部位以离植株12-15厘米为宜。
(技术依托单位:宿州市农科所联系人:陈洪俭联系电话:0557-3907462)
(三)玉米螟防治技术
玉米螟是安徽省玉米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以亚州玉米螟为优势种。玉米螟以幼虫钻蛀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玉米螟的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搞好作物布局,选用抗虫品种,因地制宜处理越冬寄主以压低发生基数。另外,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协调好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药剂防治应于玉米心叶末期颗粒剂治螟为重点。
1、农业防治。⑴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⑵搞好作物布局、选种抗螟品种。⑶种植诱集作物,进行集中防治。利用雌蛾产卵的选择性,有计划安排种植一些早播玉米,加强肥水管理,使其生长茂密诱蛾产卵,并适时采取有效措施集中防治。
2、生物防治。⑴以蜂治螟:在螟卵初孵期开始放蜂,一般每亩放蜂1-2万头,分两次释放。放蜂前要注意检查蜂的发育进度,掌握在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把蜂卡挂在玉米植株下部第五或第六叶片的叶腋处。雨季要抢晴释放,做到大面积连片放蜂,有利提高防治效果。如气候适宜,卵的寄生率可达70-90%。
⑵以菌治螟。防治玉米螟的微生物农药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青虫菌等。常用的是白僵菌和Bt。在玉米心叶中期,可用孢子含量50-100亿的白僵菌粉,按1:10比例拌经过滤的煤渣,制成颗粒剂施于心叶内,每株2克,效果良好。也可在早春玉米螟越冬幼虫复苏后化蛹前用白僵菌封堆垛,每立方米秸秆堆垛用白僵菌粉(每克含孢子50-100亿)100克,在玉米螟化蛹时喷在堆垛上。
3、化学防治。春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10%时要进行普治;心叶中期花叶率超过20%,或100株玉米累计有卵30块以上,需再防一次。夏玉米在心叶末期防治一次;穗期虫穗率10%或100%穗花丝有虫50头时,要立即防治。心叶期防治可选用辛硫磷、广灭丹等颗粒剂撒入喇叭口;穗期防治可用辛硫磷、速灭杀丁、敌杀死、敌敌畏等药剂喷雾。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植保总站联系人:沈光斌联系电话:0551-263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