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赴川建试验站

浏览次数:18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11日与四川省政府签署《科学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前者将在四川建立“中国南方试验站”,以提高和改进四川农业技术,进一步促进四川农业发展。

据了解,四川省迄今最高产的小麦品种“川麦42”、最近颇受关注的抗旱高产玉米品种“成单18”都有该中心的“外国血统”--杂交育种的部分种质资源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创建于1966年,为国际农业研究组织(CGIAR)下属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其宗旨是提高世界玉米和小麦产量,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受水资源和地理气候条件限制,世界水稻总产量已经很难再有较大幅度增长,只有玉米、小麦增产的潜力还很大。因此,满足人类未来粮食需求,人们寄希望于增加玉米、小麦产量上。该中心在亚洲和拉美国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该中心与农业大省四川的合作已经持续了20多年。四川省农科院先后从该中心引进了5000余份小麦种质资源,还派出了多名研究员赴墨西哥学习工作,带回了先进育种新方法和新技术,成功培育出了以川麦30、川麦42、成单202等为代表的系列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和玉米新品,并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而四川小麦资源输入该中心后,也培育出了很多优良品种,这些品种继承了四川小麦高产和抗病的优点,在墨西哥推广后,有效控制了当地病虫害的流行。

此次签署的《备忘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成都设立面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南方玉米、小麦育种试验站”,这一新载体将把双方合作捆绑得更紧密。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