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9月9日在湖南慈利召开的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现场考察及学术交流会议获悉,该县水稻研究所经过多年科技攻关,运用分子导入的先进技术,培育出一批产量高、节水耐旱性能明显、耐贮藏、营养成分较高的新型稻种。来自全国的40多位植物分子育种专家通过实验田现场考察,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慈利县水稻研究所的水稻分子育种,特别是玉米基因导入育种获得了新的突破。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是由我国著名女科学家周光宇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创建的。植物分子育种就是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改造生物,创造新品种。慈利县水稻研究所所长王子立与湖南农业大学万文举教授长年合作,从水稻的玉米基因导入上展开攻关,获得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批优秀成果。其中,“培两优慈4”品种于2003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在隆回县进行百亩高产示范中,经专家验收,连续两年单产870公斤以上,接近农业部制定的第3期超级稻产量指标。
这种导入了玉米基因的优质稻,根系发达,吸附能力强,光合效率高,因此节水和耐旱性能十分突出。专家介绍,与常规水稻相比,每亩可节水30%,对节约资源和推广水稻种植,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经检测,“培两优慈4”贮存6年后,脂肪酸含量仍只有9.98%,远远低于30%的陈化粮脂肪酸含量指标。这一指标,将延长我国国家战略贮备粮的贮备周期,为国家大幅降低战略贮备粮的经济成本。
据了解,除玉米基导入外,该所近年还将玉米、高粱、粟谷、稗子、龙爪稷、黄豆的基因片段导入多个水稻品种,储存有4000多个含有各类作物基因片段的水稻分子新种质材料,并培育出了富含锌、铁、钙、硒以及多种氨基酸等的保健稻米“湘中糯1号”和口感极佳的红米特色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