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是谁惹的祸?

浏览次数:28

小麦最易在灌浆前后发生倒伏,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期倒伏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一般减产20%左右。

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有:

1.小麦品种。有些小麦品种高产但茎秆细长(株高在85厘米以上),加上播种密度大(播种量25斤/亩以上),遭遇大风大雨极易发生倒伏。

2.播种时期。小麦播种过早,若年前持续温度高,容易旺长,后期倒伏几率高。

3.天气因素。小麦孕穗期(前期)和灌浆期(后期)植株已达到一定高度,穗部偏重,大风阴雨天气下容易发生倒伏。

4.耕地方式。现在麦播时大多是旋耕田块,土壤比较疏松,相对翻耕田来说小麦根部镇压轻,发生倒伏几率高。

5.病害因素。春季雨水多,田间病害发生重,特别是纹枯病等一些发生在茎基部或根部的病害,易造成茎基部脆弱甚至坏死,发生茎倒伏几率高。

6.施肥方式。同一品种地块“一炮轰”的施肥方式比氮肥后移的田块发生倒伏几率高。氮肥后移且磷钾肥在12斤/亩以上的麦田通常只是点倒伏,氮、磷、钾“一炮轰”且纯磷、钾低于10斤/亩的田块小麦容易旺长,发生倒伏几率高。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