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降温,小麦田怎么办?

浏览次数:10

从历史上的情况看,小麦幼穗长芒期(倒三节间拔长期)对冻害最为敏感,此时有强降温经过、最低气温低于3℃时,有可能发生大面积冻害,土壤偏干时冻害重,土壤湿度大时冻害轻或基本无冻害。

综合来看,此次强降温引起当地小麦大面积冻害或冷害的可能性不大,不要太担心。这几天早上日出前后观察,如果麦叶上有明霜(因有雨,出现明霜的可能性很小)或暗霜(不见白霜,但麦叶冻硬变脆),甚至在化霜后叶片有水渍状冻伤,可以在化霜后2小时以上喷施爱多收复硝酚钠、碧护赤·吲乙·芸薹及悦护多元活性微肥、益施帮等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有利于减轻冻害和冷害。麦叶结冰时不能喷施,否则有可能加重冻害。

此次降温和降雨,在某种程度上对小麦生长发育是有益的。

前段时间持续较长时间无雨,沿淮、淮北等地较大面积田块耕作层土壤已较干,部分因前期水渍根系不好的小麦在晴热天生理性缺水而出现基部叶片过早、过度落黄的现象。地表干旱也不利于拔节孕穗肥的施用。这次降雨,能较好地缓解土壤偏干的状况,有利于拔节前后发生的最后一批大根系的生长,有利于晚麦施肥和肥料入土、利用。

降温过后,温度将较长时间保持在不过高的状态,而且雨水少,能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另外,江淮地区生育较早的小麦,纹枯病发生普遍较重,部分田块纹枯病已侵茎危害。

降雨过后,适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纹枯病、白粉病的发生。前期没有用药防治纹枯病或防治效果不好的田块,宜趁雨后麦叶上有水时施药防治纹枯病,兼防白粉病。麦叶上有水时施药,有利于让药物随水到达纹枯病多发的麦株基部。处于抽穗期前后的小麦,注意避免在低温期超大剂量使用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防止对小麦抽穗和扬花结实造成不利影响。

可以用较低剂量的戊唑醇、己唑醇,加噻呋酰胺、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加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药兼防白粉病。戊唑醇、己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对纹枯病和白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噻呋酰胺、井冈霉素主要用于防治纹枯病,对白粉病基本无效;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对白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醚菌酯是防治白粉病的高效药种。

(来源:农民服务台)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