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秋播期地下害虫发生趋势预报

浏览次数:21

一、发生趋势

预计今年秋播期地下害虫在沿淮淮北小麦主产区总体偏轻发生,其中淮北北部中等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5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地下害虫混合种群虫口密度较近年明显增加,淮北北部偏高。沿淮淮北小麦病虫监测点9月中旬挖查,地下害虫混合种群(蛴螬、蝼蛄、金针虫)密度平均每平方米虫量一般为1.2头-5.0头,平均2.6头,大部分地区较近三年均值增加8.5%-47.3%。不同作物茬口花生田、大豆田、玉米田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分别为3.0头、3.2头、2.7头,花生茬、大豆茬虫口基数略高。淮北北部的颍东区、界首市、萧县、砀山县等地地下害虫混合种群发生密度偏高,为4.6头-10.7头。

2.地下害虫发生种类以蛴螬为主,淮北部分地区金针虫发生量偏高。据各地调查,当前地下害虫发生以蛴螬为主,所占比例大多高于80%。淮北的谯城区、颍州区、利辛县、界首市、太和县等地金针虫平均每平方米虫量一般为0.2头-1.3头,发生数量较其他地区偏高。

3.气候条件对地下害虫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据省气象部门预报,预计2020年秋季沿淮淮北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淮河以南降水量偏少。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秋季气候条件对淮北小麦主产区地下害虫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三、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指标

地下害虫混合种类(包括蛴螬、蝼蛄、金针虫)数量每平方米虫量5头。

2.防治技术

各地要根据地下害虫发生情况,选择高效、安全、对路的拌种药剂。地下害虫常发地区可选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噻虫胺悬浮种衣剂等进行种子拌种或包衣;地下害虫与土传病害混发区可选用苯醚·咯·噻虫、烯肟·苯·噻虫等进行种子拌种或包衣;蛴螬、蝼蛄、金针虫发生重的地区,药剂拌种的同时还需用辛硫磷拌细沙土或辛硫磷颗粒剂于耕地前撒施。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