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秋种小麦品种使用意见

浏览次数:8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秋种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综合优势,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现提出2014年全省秋种小麦品种使用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品种合法、性状优良、农民欢迎,市场认可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突出高产与优质相结合,抗病与广适相结合,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二、主导品种条件

2014年秋种小麦主导品种应依法通过审定或经省农委同意引种,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高产稳产。在高产创建等大面积生产示范中,半冬性品种平均亩产550公斤,春性小麦品种平均亩产450公斤以上。

2、抗病性强。淮河以南区域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淮河以北区域中抗赤霉病。

3、品质优。小麦品种符合国家优质强筋或弱筋小麦标准。

4、市场份额大。生产上广泛使用,近两年种植面积要求半冬性小麦品种居前15位,春性小麦品种居前3位。

5、抗逆性强。小麦品种要求在抗旱、抗寒、抗倒伏和抗穗发芽等表现突出。

对近年来,各地生产示范中表现突出的品种,可作为搭配品种推介。

三、2014年秋种小麦主导品种和搭配品种名录

主导品种(15个):济麦22、烟农5158、淮麦22、良星66、淮麦29、连麦2号、烟农19、山农20、泛麦5号、周麦22、淮麦26、邯6172(以上为半冬性)。宁麦13、扬麦13、镇麦168(以上为春性)。

搭配品种(12个):洛麦23、烟农5286、山农17、皖麦52、淮麦28、开麦18、新麦21、谷神6号、阜麦8号、皖麦68(以上为半冬性)。扬麦18、扬麦15(以上为春性)。

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