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小麦田间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浏览次数:9

一、今年我省小麦苗情有什么特点?春季田管重点抓哪些方面?由于我省去年秋种土壤墒情好,小麦播期适时集中,机耕机播面积大,播种进度快、质量好,出苗整齐,秋种基础较好。当前小麦苗情主要特点:1、冬前生长量较大,苗情形势整体较好。据1月19日全省小麦苗情监测点监测,与上年和往年相比,无论是茎蘖数,还是一类苗比例,均较常年有明显增加,三类苗比例很小,缺苗断垄少,越冬期间气候条件较为有利,冻害轻于往年,苗情形势整体较好,明显好于去年和常年,苗情整体较为均衡。2、旺苗比例较大,部分田块出现苗倒伏。由于部分田块播种量偏大,加之播期偏早,出现旺长现象。越冬期监测,35个县(市、区)3658.4万亩小麦中,旺苗占10.2%;同时麦苗个体偏弱,次生根少。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春季麦田管理重点,要突出做到因地因苗制宜,搞好分类指导,控旺促壮,防冻防倒,科学合理运筹肥水。一是以控旺为主要田管目标,及时应用镇压或化控措施,控制偏旺苗生长,预防倒伏;二是合理肥水运筹,促进各类麦苗均衡生长;三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四是防范“倒春寒”冻害、低温冷害;五是注意稻茬麦清沟沥水。

二、当前我省小麦生产存在哪些问题?当前小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田块群体偏大,由于冬前积温偏高,部分播种偏早或播量偏大的地块群体偏大,个体偏弱,出现旺长现象,形成假旺苗,叶片宽大瘦弱,叶鞘过长,次生根少而短,“头重脚轻”,地上、地下生长不协调,根系发育不良。存有早春冻害和后期倒伏的隐患。同时相当比例的田块已经封垄,春季化学除草、中耕难以进行。这种田块群体郁闭,茎秆细弱,易脱肥早衰,病害加重,抗倒伏能力和抗冻害能力下降。

三、小麦出现旺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下年播种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是播种量过大。由于受前几年播种期间因干旱导致出苗率低的影响,盲目加大播种量,不少地块亩播种量都超过15公斤。二是土壤墒情适宜,出苗率较高。由于10月13日和10月23日小麦主产区连下2场雨,为小麦出苗提供了良好条件,是近10年来播种出苗最好的一年。三是分蘖盛期(11月份)气温较高、雨水较多,小麦叶片及大分蘖生长速度较快,造成田间荫蔽,分蘖及次生根生长受抑制,单株茎蘖数和次生根减少。四是越冬期间气温偏高。主要是12月下旬至1月份气温偏高,致使小麦保持间断性生长,叶色嫩绿,叶片上冲。今年秋种需注意:一是要选择好适宜的品种类型,淮北地区宜选用半冬或半冬偏冬性品种;二是要坚持适期播种,播期不要过早;三是要严格控制播量;四是要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播后镇压,稻茬麦改撒播为机械条播;四是要科学施肥。控制基肥中的氮素用量,切忌采用“一炮轰”施肥方式。

四、哪些田块需要控旺?控制旺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一是对于少数因早播、播量过大或施肥过多,有旺长趋势和已经发生旺长的麦田,麦苗细长,弱而不壮,由于植株体内积累和贮藏的糖分少,抗寒能力较弱,加之我省是小麦“倒春寒”高发省份之一,因而早春极容易遭受冻害。二是对于种植高秆、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采取措施控制旺长,有利于防止小麦早春冻害和减轻后期倒伏。(1)镇压。镇压具有控上(挫伤地上部叶片,延缓生长)促下(促进根系下扎)的双重作用。可用石滚、小麦专用镇压器、油桶装入沙子或耙翻过来顺麦行镇压,镇压选择晴天中午前后进行,注意地湿不压,有露水或土壤结冰时不压,多次镇压方向保持一致,从早春至小麦起身前都可以进行。(2)化控。小麦喷施化学调控剂,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小麦的抗冻和抗倒伏能力。当气温回升到日平均温度5℃以上,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前可喷施化学调节剂。一般用10%多唑•甲哌鎓(矮丰,该产品较为安全、高效、经济)可湿性粉剂40~50克/亩,或5%的烯效唑20-40克/亩,或壮丰安每亩40-50ml,选择以上任何一种药剂对水30公斤于小麦返青—起身期间均匀喷施麦苗。小麦化控必须掌握在拔节前结束。(3)中耕。对于群体较大的旺长田块进行深锄断根,能够起到抑制生长、控制旺长的作用。一般麦田中耕有利于保温增温,促进根系发育。

五、如何科学运筹肥水,促进各类麦苗均衡生长?因地因苗,进行合理的肥水运筹,可以促进各类麦苗的均衡生长,保证丰收。对于年前亩茎数达90万以上的旺苗麦田,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控促结合的措施;亩茎数在70-90万(一类麦苗),多属于壮苗,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目的;亩茎数在50-70万(二类麦苗),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而亩群体小于50万(三类麦苗),多属于稻茬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除三类弱苗适当追施返青肥外,其余各类田块都不施返青肥,重点是追施拔节肥。

六、为什么要重施、普施拔节肥?3月上、中旬,我省小麦自南向北先后进入拔节期,拔节至孕穗阶段是小麦一生吸收营养最多的时期,吸氮量占一生总吸收量的40%左右。此时,保证营养供应,是争取壮秆、多穗、大穗的关键。我省淮北地区小麦产量之所以上不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一炮轰”施肥方式导致后期脱肥早衰。因此,凡是适期播种、群体适中、生长正常的麦田和优质中强筋类型品种均应增施拔节肥。拔节肥的作用:一是能显著提高分蘖成穗率,巩固穗数,保花增粒,提高粒重和产量,增加收入,大量研究表明,在同等施肥量情况下,施用拔节肥一般增产10%左右。二是能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与稳定时间,具有改善籽粒品质的作用;三是能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据省农科院作物所试验(2007,蒙城,烟农19,在亩施氮量16公斤条件下,氮素全部基施的亩产582公斤;氮素60%基施,40%追施的亩产631公斤,亩增产49公斤,增产8.4%。每穗增加3.5粒,千粒重提高1.5克。拔节肥施用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己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如群体叶色不退淡,叶片披垂,则不施或推迟到叶色退淡时再施。拔节肥的施用既要防止早衰,又要防止施肥过头,贪青晚熟。一般以占小麦一生施氮总量的40%左右为宜,对于生长正常的一、二类苗,可在3月中旬至4月初普遍追施一次拔节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于已经施过少量返青肥的,应根据拔节时的苗情,将拔节肥推迟到拔节以后至倒一叶露出之间(约4月初),适当减少施肥量。鉴于我省小麦基肥施用量一般都较为充足,为避免因施肥过量导致小麦生育中后期贪青、倒伏,务必掌握好追肥总量,返青、拔节肥的总量每亩一般不宜超过12.5公斤尿素。

七、今年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注意哪些?今年小麦群体偏大,田间郁闭,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危害。要以防治纹枯病为重点,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病虫害。在小麦返青到拔节期间,当纹枯病发病株率达到20%时,每亩用20%井•蜡芽(纹真清)悬浮剂10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蚜虫达到500头/百株的田块,同时加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0%啶虫眯可湿性粉剂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功臣、蚜虱净)30克进行综合防治。麦蜘蛛达到200头/市尺行长的田块,同时加1.8%阿维菌素乳油50毫升喷雾防治。

八、如何进行化学除草?年前未化除或未除净杂草的麦田,抓紧在气温回升至5℃以上时进行化除,春季化除宜早不宜迟,当日均温度回升到5℃以上时即可开始,严格按照推荐药量使用,防止产生药害,掌握在拔节前结束。其中:防除阔叶杂草(10株/平方米):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麦彪)乳油50~6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麦喜)悬浮剂10毫升对水喷雾。防除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50株/平方米):每亩可选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浓乳剂100毫升或15%炔草酸(麦极)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喷雾。防除单、双子叶混生杂草:可用6.9%精恶唑禾草灵浓乳剂100毫升或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30~40克加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毫升对水喷雾。

九、稻茬麦春季田管有什么特点?江淮稻茬麦与淮北旱茬麦春季田管上最大不同之处是要注意清沟沥水,,随着春季降水量的加大,江淮、沿淮稻茬麦地区要及时疏通田间沟系,实现“三沟”配套,确保排水畅通,防止涝渍害。近几年我省稻茬麦发展较快,稻茬麦地区由于地下水位高,春季遇连阴雨容易引起麦田渍害,导致小麦根系发育不良,植株嫩弱,后期发生倒伏,病虫害加重发生,造成小麦减产,品质下降。因此稻茬麦要高产,开好“三沟”降湿健根防病是关键。要结合早春管理清理田间“三沟”,尤其要加深地头沟,开通田外沟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能迅速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小麦健壮生长。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