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浏览次数:25

入春以来,气候条件适宜小麦多种病虫发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小麦中后期病虫将陆续进入发生危害盛期。预测分析,今年小麦赤霉病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将中等以上程度发生。气象部门预报4月中旬-5月上旬气候条件将有利于小麦害虫发生危害。为努力实现全年粮食发展目标,省农委近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把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作为实现全年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来抓,及早部署、精心安排、全面发动、狠抓落实。中央财政“一喷三防”项目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抓紧采购农药、肥料或服务,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适时组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或村级组织开展统一喷施作业,确保“一喷三防”补助政策及时全面落实。

二是分类指导,科学防控。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开展药剂防控。沿淮及其以南麦区中迟熟小麦要突出做好小麦赤霉病预防。在扬花初期亩用有效成份咪鲜胺15克,或氰烯菌酯50克,或甲基硫菌灵70克,或亩用36%多菌灵·三唑酮悬浮剂100克,喷雾防治。如穗期多雨,要在首次用药后5-7天后,抢在雨停间隙期再补喷一次。同时,要做好白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兼治工作。淮北麦区、江淮中北部麦区小麦生育后期要主治穗期蚜虫。亩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亩用有效成份吡蚜酮5克,或啶虫脒2克,或吡虫啉4克,兑水喷雾防治,吸浆虫常发区还要将吸浆虫作为防治重点,成虫盛期亩用有效成份啶虫脒0.9克,或倍硫磷37.5克,兑水喷雾防治。

三是广泛宣传,强化服务。要加强病虫害调查监测,切实掌握主要病虫发生动态。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召开现场会、印发明白纸、开展技术讲座、编发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要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各地要以小麦种植大户、病虫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加强管理,规范引导,努力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服务质量与水平,有效解决外出务工农户防病治虫难问题。同时,要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对路农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