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小麦苗情及下步田管意见

浏览次数:22

目前我省小麦普遍进入抽穗期,据近期苗情调查,小麦苗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生育进程接近上年,但较常年偏迟。据35个小麦主产县调查,目前处在孕穗期的占23.9%,主要在淮北北部的宿州、亳州等地;处在抽穗期的占67.7%;进入开花期的占8.4%,主要在江淮及沿江地区。与上年同期监测结果比,生育进程基本相当;与常年相比,迟5天左右。

二是生长量较大,有效穗充足,较常年偏多。当前小麦平均主茎叶龄12.3,亩总茎蘖数48.7万。其中,半冬性品种平均主茎叶龄12.5,亩总茎蘖49.3万;春性品种平均主茎叶龄10.9,亩总茎蘖44.2万。与上年同期相比,叶龄平均增加0.4,亩总茎蘖数平均增加4万。

三是基部节间与常年相当,但长于上年。全省调查,第一节间平均长度5.3厘米,变幅在3.3~9.8厘米;第二节间平均长度7.7厘米,变幅在5.6~12.4厘米。无论是第一节间,还是第二节间,均与常年基本相当,但长于上年近1个厘米。

四是苗情整体较好,好于上年同期,也好于常年。据小麦苗情监测点近期调查,今年旺苗占1.4%,一类苗占71.0%,二类苗占23.0%,三类苗占4.6%。与上年同期结果比,一类苗增加13个百分点以上;与近四年平均数相比,一类苗增加了14个百分点。因此,当前苗情整体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

但是,今年全省小麦基本苗较多,生长量较大,群体和叶片数大于上年,为常年偏多。从苗情监测结果看,全省小麦平均叶片数接近13片,比去年多0.5片叶。亩总茎蘖数在进入抽穗时仍达近50万,比上年同期多4万,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生长量大、茎蘖数多、茎杆偏弱,一旦后期遇上不利气候,易导致病虫害加重,倒伏和早衰风险加剧,给夺取小麦丰收带来较大的隐患。

当前,全省小麦已进入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是小麦需水需肥最大的时期,也是小花退化高峰期。因此,下一步田管的重点是保证植株氮素营养,减少小花的退化和败育,巩固穗数,争取粒数,提高粒重。据省气象局预报,我省小麦主产区4月28日后多阴雨天气,这对小麦扬花、授粉不利。各地应抓住当前最佳时机,切实加强小麦穗期的“一喷三防”工作。要结合病虫害的防治,喷施好叶面肥,提倡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富含磷钾的叶面肥,壮杆增粒重,提高抗逆能力,防止后期倒伏和早衰。一般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克或氨基酸水溶液肥料50毫升进行叶片喷肥;对叶片发黄脱肥的田块,每亩应另加尿素0.5公斤。每隔7天喷施一次,最好连喷2-3次。“一喷三防”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雨空或晴天进行。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以后无风或微风条件下进行,喷后4小时内下雨需重喷;喷施应均匀,避免漏喷或重喷。同时,稻茬麦区要提前做好三沟的清理,降湿防渍害,保持小麦根系活力。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