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淮北地区旱、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频发,部分地区的砂姜黑土更易旱、涝、渍,对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影响很大。在即将到来的小麦播种季节,农户应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以实现小麦高产目标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作物所曹承富研究员。
曹承富表示,根据沿淮淮北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农户必须要以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与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为核心,通过选用适宜品种、作物秸秆还田、构建高质量群体。选用适宜品种
针对该区域过渡性气候特点,农户应选用多穗型至中间型的弱冬性和半冬性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抗灾能力和产量潜力。目前半冬性偏冬品种主要有烟农19、济麦22;半冬性品种有皖麦52、周麦22、周麦18、泛麦5号、连麦2号、淮麦22、淮麦25和淮麦29。精细整地
整地是保证小麦播种质量的基础,农户整地作业应选用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耕整地机械进行。整地应达到畦面平整,无明暗坷垃,耕后耙碎保墒,上松下实的要求。选择旋耕整地作业应选用带镇压器的机械,适时适墒进行,旋深15厘米以上,切忌烂耕或耕后待播时间过长。长期旋耕整地必须每2—3年进行深耕或深松作业一次,耕(松)深23—25厘米。提倡打畦田(或预留操作行),畦田宽4米左右,以便灌溉与田管。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适期适量播种
农户还要加强播期与播量的协调,如果在10月上中旬播种,亩播种量9—10公斤;若10月下旬播种,亩播种量11—12公斤。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或用药剂拌种。还要推广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复式作业,行距20厘米,播深4—5厘米。土壤墒情不足时,一定要先造墒,后整地,再播种。对播种后墒情较差的,必须进行微喷补水,确保出苗整齐一致,达到一播全苗。如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播种,应选择带有分草器的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作业。机播作业要求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
在一般墒情条件下,小麦播种选用旋耕施肥播种机播后同时镇压即可。如果土壤墒情较差时,播后应采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重镇压,以增加土壤的紧密程度,使下层水分上升,利于种子发芽出苗。但选用旋耕施肥播种机作业时,严禁为提高作业速度拆除镇压轮。科学施肥
农户要根据高产小麦的需肥特性、土壤供肥特点及产质同增的氮素效应与机理合理施肥,对于小麦亩产500—600公斤的地块,其适宜施氮量为14—16公斤/亩,适宜的氮素基追比例为6:4—5:5,适宜追施时期为拔节期;磷肥为5—6公斤/亩,钾肥为6—8公斤/亩。(本报记者喻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