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任务
结合秋种时期病虫发生情况,在淮北部分旱茬麦区重点推广杀虫剂拌种及土壤处理;在纹枯病常发区大力推广杀菌剂拌种;全省计划开展小麦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3100万亩,土壤处理110万亩。
通过有效实施秋播植保技术措施,将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小麦死苗率控制在3%以下,冬前纹枯病病株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治技术
1、精选良种。秋种前要汰除混杂于小麦种子中的病粒、虫体等。
2、大力推行包衣种子、药剂拌种。大力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没有进行包衣的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麦田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要用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等农药进行土壤处理。
(1)小麦种子处理: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发地区,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4.5克,或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2克进行种子包衣(可采用种子包衣机进行直接包衣,或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包衣,即将小麦种子与包衣药剂放在塑料袋内人工翻转、抖动混匀)。地下害虫重发地区推行杀虫剂拌种技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分甲基异柳磷20克,或辛硫磷40克拌种。纹枯病和地下害虫兼治的地区,可选用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各一种混配拌种。也可单选50%甲柳·酮乳油50毫升拌种。拌种时将药剂加水1公斤稀释,用喷雾器边喷边拌,拌后堆闷1-2小时,再摊开晾干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4厘米。
(2)麦田土壤处理:蛴螬、蝼蛄、金针虫发生重的地区,药剂拌种的同时还需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有效成分辛硫磷100克、或甲基异柳磷80克拌细沙土20公斤或炒熟麦麸10公斤制成毒饵,也可直接亩用有效成分辛硫磷颗粒剂120克、或毒死蜱颗粒剂90克于耕地前撒施。
小麦药剂拌种时要按规定药量使用,不能随意加大用量,防止产生药害。
3、化学除草技术
在小麦3-5叶期、日均温8℃以上时,及时冬前实施化除。返青后及时补除。
(1)防除猪殃殃等阔叶杂草。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麦喜)10毫升,兑水40公斤于小麦3-5叶期茎叶喷雾。
(2)防除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40-60毫升,或15%炔草酸(麦极)30克,兑水40公斤于麦田看麦娘2叶至小麦拔节前茎叶喷雾。
(3)防除禾本科、阔叶杂草混生的小麦田杂草。每亩用7.5%啶磺草胺(优先)水分散剂12.5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毫升加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50毫升,兑水40公斤于小麦3-4叶期至拔节前茎叶喷雾。
(4)免耕麦田除草。于小麦播种前1-2天,每亩用41%草甘膦水剂150-200毫升,兑水全田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