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2007年会上,中国农科院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被授予亚太地区杰出农业科技奖,以表彰这两个机构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合作,在开发高品质小麦新品种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此次颁奖是CGIAR首次在中国举行年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奖项旨在表彰亚太地区通过杰出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对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改良食品质量、改善对地区自然资源的管理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或科研机构。
CIMMYT主任岩永胜博士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小麦产量最多的国家,年产量达1亿吨,中国农作物产量占世界食品产量的22%。中国在产量和粮食品质上的成果不仅帮助了农民,还帮助了消费者,这是这两个单位此次获奖的原因。
中国农科院小麦科学家、CIMMYT中国联络官何中虎博士介绍说,由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研发出的3种小麦培育品种,2002~2006年间在全国播种面积达到800万公顷,增加产量240万吨,市场价值4.11亿美元。种植这些小麦的农民还可以获得估价为1亿美元的品质保证金,而销售这些品种的种子还可以产生800万美元的额外收入。
会上,中国农科院翟虎渠院长还和岩永胜主任签署了一份总金额300万美元的国际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耐寒、耐干旱、抗病害的小麦新品种,以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抵抗农作物的主要病害。据悉,CGIAR是由47个国家、13个国际及区域组织和4个私人基金会组成的战略联合体,下辖15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我国于1984年正式加入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