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小麦防两病 专家开药方

浏览次数:30

1月中旬以来持续多日的降温降雪天气,给我省农作物尤其是越冬作物小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3月2日在蚌埠市召开的全省春季小麦田管现场会,要求各地务必精心安排,及时开展小麦病虫防治。

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3300万亩,比上年扩大25万亩。优质品种面积扩大,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300万亩,优质率达到70%,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今年小麦苗情总体好于上年,目前全省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7.9%。但受雪灾影响,小麦主要病虫将偏重发生。”省农委副主任张华建说,今年持续低温高湿,为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等发生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小麦纹枯病将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在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将中等至偏重发生,小麦吸浆虫在沿淮、淮北常发区将偏重发生。全省小麦纹枯病预计发生面积1500万亩,小麦赤霉病预计发生面积700万亩。如防治不力,轻则减产一成,重则减产二至三成。

省农委植保专家强调,要着力抓好小麦返青期、抽穗扬花期两次总体防治。3月上中旬,以纹枯病为重点,防治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平衡,培育健壮植株,增强自身抗病力。小麦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二是小麦病株率达20%的田块,应及时喷药,施药时间在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药剂选用井·腊芽悬浮剂,亩用有效成分21—26克,或烯唑醇,亩用有效成分6克,均兑水40~50公斤喷药,选择上午有露水时喷药,重发区隔7—10天再补治一次。4月中下旬,以赤霉病为重点,在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的同时,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全面施药预防保护,淮北中部麦区视天气、苗情重点防治。在小麦抽穗初花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的农药,如80%多菌灵可湿粉,亩用有效成分6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亩用有效成分70克。机动喷雾器防治,每亩药液量不少于22公斤;手动喷雾器防治,每亩药液量不少于40公斤。施药后,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需再补治一次。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