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种子--豫麦70

浏览次数:15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31

品种名称:豫麦70(原名:内乡188)

选育单位:河南省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绵阳84-27×内乡82C6)F1×豫麦17

特征特性:

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叶色浅,生长健壮,抗寒性好。株高80厘米,株型略松散,旗叶上举,茎杆弹性好,抗倒。穗层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籽粒均匀饱满,外观商品性较好。成穗率高,平均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42克。抗干热风,落黄较好。中抗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容重788.5克/升,粗蛋白含量14.6%,湿面筋含量30.6%,沉降值35.5毫升,吸水率54%,稳定时间11.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75E.U,拉伸面积81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01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8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不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452.9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4.1%(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4.3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减产1.3%。

栽培技术要点:

适合亩产450-600kg产量水平的高水肥地种植。适宜播种期10月15-25日,亩播量7―8kg。在栽培管理上,要重施农家肥,协调氮、磷、钾肥的用量,保证土壤中有效养分供应,小麦返青、起身阶段,一般不施肥浇水,以控为主;拔节后,要适时看苗管理,一般亩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5千克,并结合浇水;抽穗至成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管理不能放松、一般应少浇水,增施根外肥,及时打药治蚜。高产田注意防止倒伏,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危害。

适宜地区: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