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评述

浏览次数:29

[内容提要]

我省冬小麦自去年10月播种到今年6月上旬末成熟收获,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总体利大于弊。冬小麦生育期内,除冬季遭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出现轻度冻害和因融雪时间较长,部分地区产生渍害,影响小麦根系发育外,其它大部分时段光、温、水组合较为合理,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病虫害虽有重发的趋势,但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全省小麦高产示范田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进步为今年小麦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综合分析,今年全省小麦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

一、秋播墒情好,播期集中,出苗整齐,苗情均衡

我省小麦播种主要集中在2007年10月中下旬,10月中旬中后期至下旬中前期天气持续晴好,土壤墒情适宜,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加快了播种进度,全省85%的小麦都集中在霜降前(10月24日)播种,播量总体控制较好,并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苗情均衡。

二、越冬后期持续大雪天气,部分麦苗受冻,总体利大于弊

小麦越冬前期(2007年12月中旬至2008年1月上旬),光、温、水等气象要素配合基本协调,气温持续偏高,以过程性降水为主,日照基本正常,同时土壤墒情适宜。充足的热量条件和适宜的土壤墒情,使小麦在停止生长前大分蘖多,成穗率高,形成了壮苗越冬,为夺取小麦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部分地区麦苗有旺长现象。

越冬后期(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省连续出现5次全省性的降雪天气过程,降雪持续时间之长、积雪深度之深,为建国以来所罕见。不过大雪、暴雪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淮河以南地区,小麦主产区(沿淮淮北)的雨雪量和低温程度基本正常。虽然淮河以南地区大雪低温天气对已拔节的春性小麦产生冻害,但受冻面积小,程度轻,对全省小麦最终产量形成无大的影响;低温雨雪天气抑制了小麦前期旺长趋势,改善了群体结构;雪层覆盖减轻了冻害发生,减少了虫卵、病源菌越冬的数量;同时还增补了土壤水分,为晚弱苗在气温回升时追施小麦返青肥、拔节肥提供了良好的溶肥条件,为春季小麦快速生长打下较好的底墒基础。

三、返青拔节期多晴好天气,小麦得到恢复生长

立春后,全省气温开始回升,由于气温回升较早,上升幅度较为缓慢,处在春化阶段的小麦发育进程得以延长,不仅可使幼穗分化较多的小花数量,而且也有利于大分蘖的生长,为提高分蘖成穗率奠定了基础。

2月中旬至3月下旬降水持续偏少,淮北部分地区出现了春旱,但由于底墒较好,旱情较轻,对小麦产量基本无影响;持续少雨天气减轻了南部地区因雪灾导致的土壤涝渍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基本维持在70~80%,促进了小麦苗情转化,前期受冻的麦苗大部分恢复生长,小麦长势总体较好。

四、抽穗开花期无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小麦籽粒灌浆充实

4月上旬我省小麦自南向北陆续孕穗,4月中下旬处于抽穗开花普遍期,5月上中旬处于灌浆高峰期并陆续乳熟。

4月份虽在18-21日全省麦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低洼田块短暂积水,个别田块有点片倒伏现象,但整体上未构成影响。其它大部分时间多晴好天气,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小麦主产区以过程性降水为主,没有出现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的大范围的连阴雨和渍涝等重大灾害性天气。

小麦灌浆期间,麦区大部分时段为晴好天气,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充实,增加千粒重,为小麦增产打下了基础。

五、麦收期间的天气条件总体有利,小麦成熟收获基本顺利

5月下旬我省小麦自南向北陆续成熟,5月28日开始进入大规模的收割阶段,收割期间气温偏低、降水偏少,虽然光照不足,不利于小麦晾晒,但没有出现造成产量损失较大的“烂场雨”天气,6月上旬末的集中强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沿江江南,麦区的天气条件基本利于小麦收割。同时,机械化程度高,小麦收割期较集中,收获进度快,进展顺利,6月10日全省小麦基本收获完毕。

综观2008年的冬小麦生产,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总体利大于弊是丰产的基础;科技进步的大面积覆盖为今年小麦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大幅度扩大了良种和半冬性品种的播种面积和测土配方施肥的面积,提高了小麦增产潜力,增强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从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各个环节入手,保证了小麦单产的持续增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粮食直补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市场经济的调节,使小麦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总产丰收。强化惠农政策落实,发挥政策对科技推广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实现小麦增产的重要前提。攻关措施的扎实到位,是实现小麦增产的重要保障。综上所述,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下,我省的小麦生产在去年丰产丰收的基础上再创新高。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