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前预防小麦腥黑穗病

浏览次数:21

1.病状:小麦腥黑穗病发生在穗部,病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颜色较深,颖壳略向外张开,全穗的麦粒全部变为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带鱼腥味,外包一灰褐色膜。

2.病原:腥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在水中即能萌发,猪、马、牛粪浸出液有促进萌发作用。萌发温度最适为18~20℃,最低为0~1℃,最高为25~29℃。存放干燥场所的厚垣孢子可存活数年之久,处在湿土内的厚垣孢子则只能活数月。

3.发病特点:腥黑穗病菌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内越夏越冬。小麦播种发芽时,厚垣孢子也发芽,从芽鞘侵入,并达到生长点。腥黑穗病的发生与土壤温度关系很大,侵入幼苗适温为9~12℃,最低5℃,最高20℃。冬小麦幼苗生长适温为12~16℃,小麦晚播发病重。一般湿润土壤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利。播种时覆土过深也有利发病。

4.防治方法:

(1)不宜在夏收小麦发病严重的地块继续种植小麦,因为土壤中该病菌较多,容易导致次年此病在该地块的大发生。

(2)选用无病种子播种。使用无病的种子田留作种子或购买商品麦种。

(3)播种前种子处理。药剂处理种子,用种子重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15%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也可以用种子重量0.2%的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量0.3%的多福粉拌种。拌种后要堆闷6小时。

(4)适时足墒播种,施足底肥,使用种肥,覆土时不要过深,以利早出苗,培育壮苗。有机肥施用时要充分腐熟。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