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

浏览次数:15

国家“863计划”课题“转基因抗虫小麦”育种日前获得专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小麦育种取得突破。蚜虫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小麦主产区。蚜虫在取食时分泌一种粘液,会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其刺吸式口器刺入叶片时也会产生伤口,传播多种病毒。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靠喷施杀虫剂来防治,在杀死蚜虫的同时,杀虫剂也会消灭蚜虫的天敌,破坏生态环境。

由河北大学朱宝成教授领导的“抗虫转基因小麦”课题组,将一种抗虫基因导入小麦细胞,得到抗蚜虫的小麦品种。研究中,专家选择了我国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几个小麦品种,成功地将GAN抗蚜虫基因导入小麦植株,诱导转基因细胞分化,获得了抗虫转基因小麦植株,再从中选出对麦蚜具有较强抗性的植株。目前,该研究已经成功育出转基因植株的第二代种子,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鉴定。

实验表明,这种转基因小麦使植株上的蚜虫减少了70%以上,GAN基因对蚜虫、褐飞虱、叶蝉等同翅害虫都有很好的抗性。这种转基因小麦的生产、产量及品质与普通小麦没有明显差别。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介绍说,这种转基因小麦品种的应用和推广,将大大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污染,生产前景广阔。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