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自主研育的优质小麦跨入世界先进水平

浏览次数:20

新华网河北频道2006年8月2日电栾城县原种场靠自主创新选育出“师栾02—1”优质强筋专用小麦后,不仅企业扭亏增盈,当年创收50多万元,而且在本县和全省22个县推广75万亩,年创造社会效益7500多万元。今年全市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04万亩,仅此一项推动农民增收1.5亿元。

多年来,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都是依赖从加拿大等国家进口,自主繁育优质专用麦就成为农业科研单位的一件大事。“十五”以来,石家庄市农科院针对河北省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自主创新,重点突破,育成的节水、高产型冬小麦新品种国审“石4185”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创了既节水又高产的育种新纪元。该项成果推广到全国6省区,累计推广面积4287.5万亩,节约水资源16亿多立方米。新育成的国审“石家庄8号”,实现了高产与节水的高度结合,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石家庄市农科院近年来争取到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建成了河北省一流的小麦研究中心。在小麦、棉花育种等方面共取得科研成果98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奖32项,成果累计推广面积4.6亿亩,创社会效益148亿元。

最近,市农科院又研制出一批高产、节水、优质、专用型小麦和棉花、玉米新品种。育成的石麦12号、石麦14号两个超高产品种,被列为省重点推广品种、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首选品种。石麦14号在全生育期仅浇两水的情况下,亩产达635.9公斤,打破了河北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石麦12号,亩产达640.7公斤。新育成的抗虫棉“GK12”突出表现抗虫好、增产幅度大,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新育成的“石彩糯1号”鲜食玉米新品种,香味纯正,质地柔嫩,其品质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参加国家特用玉米区试,综合评价名列第一,已通过国家级审定,并得到国家产业化项目的支持。石玉8236今年参加了省低密筛选试验,平均亩产712.6公斤,比郑单958增产18%%。这些科研新成果的育成,将会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在藁城市农科所记者了解到,该所在自繁自育强筋冬小麦藁优9415、藁优9409的基础上,新育成的藁优9618和藁优9908两个小麦新品种平均亩产达到了554公斤和552公斤。栾城县原种场场长岳聚兴告诉记者,他们在繁育出优质强筋冬小麦新品种“师栾02—1”的基础上,今年又从100多个杂交小麦组合中培养选育出两个新品系,经试验初比,较省定两个高产优质品种8901、4185分别增产15%和10%以上,且抗倒伏与抗病性更强。这两个新品系今年送审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后可定为新品种,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上原有品种,可大面积推广,不仅能为农民增收近亿元,而且该县原种场今年可创收150万元。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