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植保站:小麦重点防治“二病一虫”

浏览次数:12

省植保总站近日在阜阳市召开了全省午季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会商,有关专家根据小麦当前生长期病虫发生情况、作物苗情、有关病虫测报历史数据,结合气象预报等因素分析,今年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至偏重趋势,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与中等发生的2005年和2006年相近。其中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穗蚜发生程度将重于近两年。“二病一虫”发生面积近3000万亩次。小麦锈病、粘虫、吸浆虫在局部地区将达中等程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900万亩次。小麦赤霉病各地4月上旬调查显示,大部分地区小麦赤霉病稻桩带菌率较近3年同期均值偏高或相近。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约600万亩,预计在沿淮、江淮北部麦区,沿江及江淮中南部地区迟熟麦中等至偏重发生。我省沿淮等麦区种植的烟农19、偃展4110、皖麦19、豫麦18和扬麦系列等,均不抗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目前我省主产麦区小麦白粉病发病较普遍,部分地区病情较重。4月上旬各地调查显示,萧县、颍东、颍上等地白粉病发生较重,怀远县免耕麦田病情发生程度严重。预计淮北及沿淮部分麦区小麦白粉病中等发生(病叶率41%~60%),其中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约700万亩。我省沿淮和淮北主产麦区种植的偃展4110、豫麦70、皖麦44等品种易感白粉病。小麦锈病目前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锈病发生。省气象部门预报,4月下旬淮北降水量略多,气温较常年略高,对小麦锈病发生较为有利。预计以叶锈病为主的小麦锈病全省偏轻至中等(病叶率20%~60%)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淮北小麦主产区主栽品种烟农19、偃展4110和豫麦70等均不抗锈病。小麦粘虫预计在沿淮河湾、湖、库常发区轻发生,局部偏轻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约180万亩。穗期蚜虫去年暖冬明显,利于蚜虫越冬,春季气温正常,利于蚜虫繁殖,因此田间蚜虫发生数量偏高。近期田间蚜量增殖较快,田间天敌数量偏低,预计沿淮及淮北主产麦区偏重(百穗蚜量1500—2000头)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1500万亩。小麦吸浆虫目前田间虫口密度总体偏低,但个别地区明显偏高。沿淮、淮北大部分中、晚熟小麦抽穗扬花期与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盛期吻合,有利于其产卵危害。同时,我省小麦主产区田间土壤含水量较大,有利于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出土。预计全省常发区偏轻发生,埇桥区等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200万亩。省植保总站认为,在沿淮、江淮北部麦区,沿江和江淮中南部地区中迟熟小麦要以赤霉病为主治对象;沿淮及淮北主产麦区要突出抓好穗期蚜虫和部分地区白粉病的防控,兼治锈病、挑治吸浆虫等病虫害。省植保总站建议各地要在加强病虫情和苗情监测的基础上,适期指导农户开展药剂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应于小麦扬花株率达10%左右时抢晴用药;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应在病叶率达20%时用药;防治条锈病应及时施药控制发病中心;防治蚜虫应于百穗蚜量达500头时用药;防治吸浆虫应于成虫羽化盛期施药。省植保总站特别提醒农户要选用对路农药。防治赤霉病宜选用多菌灵;防治白粉病、锈病宜选用三唑酮、烯唑醇;防治吸浆虫宜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喷雾;防治穗期蚜虫宜选用啶虫脒、高含量吡虫啉;对多种病虫混发的田块,选用适宜农药现混现用,一防多治,节约防治成本。严禁使用“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复配剂;要严格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规范作业,以确保人畜、生态和小麦产品质量安全。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