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7年小麦纹枯病发生趋势预报

浏览次数:22

一、发生趋势

预计小麦纹枯病在淮北大部分麦区将中等偏重发生(4级,病情指数大于25,发生面积大于30%),其中淮北中、东部部分麦区、沿淮局部麦区将大发生(5级,病情指数大于35,发生面积大于30%),其他地区将中等或偏轻发生。预计大部分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高峰期在3月下旬。

二、主要依据

1、目前小麦纹枯病在沿淮及淮北小麦主产区发生普遍,病情发生程度大部分地区高于近年同期。3月5~6日调查,小麦纹枯病发生较为普遍。沿淮、淮北小麦主产区大部分地区病田率高于80%,但全省病情程度发生差异较大,其中淮北中、东部麦区及沿淮局部麦区(如淮南市)病情程度重于淮北西部、沿淮及其他麦区。利辛、砀山、埇桥、蒙城、五河、怀远、潘集、灵璧、淮南市郊、萧县、凤台等地病株率一般为19.5%~33%,泗县高达45.8%;病株率与近3年同期相比,灵璧、萧县、潘集、淮南市郊、凤台、蒙城等地增加33%~104%,五河、泗县分别增加12.1%和21.5%,埇桥、利辛、砀山、怀远等地相当或略偏低。谯城、涡阳、固镇、太和、阜南、颍上、凤阳等地病株率一般为12%~18.6%,病株率与近3年同期相比,凤阳、颍上和太和等地增加19.2%~173.4%,谯城和濉溪分别下降15%和28.6%,其他地区相当;沿淮及淮北其他麦区如颍东、界首、寿县、霍邱等地病株率均低于10%,与近年同期相当或略偏高。淮河以南局部麦区如定远、肥东、肥西等地病株率为13.4%~16.9%,较近3年同期高25.7%~303%,其他地区病株率一般低于10%,发生量低。目前全省小麦纹枯病均未侵茎,病情程度均为1级。

2、主栽小麦品种大多不抗纹枯病。淮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豫麦70、新麦18、偃展4110和皖麦系列等大多不抗病,利于小麦纹枯病发生。

3、田间土壤湿度及苗情比较有利于病害扩展蔓延。据省气象部门近期监测,淮北和沿淮小麦主产区田间土壤过湿,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发生发展。此外,部分地区小麦田间密度偏大,也有利于小麦纹枯病扩展蔓延。

4、3月份气候条件对小麦纹枯病发生总体比较有利。省气象台预报,3月中旬中期和下旬中后期有冷空气活动,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扩展可能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但预报全省月降水量比常年略多,月平均气温全省偏高,气候条件对小麦纹枯病下一阶段的发生总体比较有利。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