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收获期的管理

浏览次数:26

1.抗旱防涝小麦生育后期,气温高,蒸散量大,适时浇好开花、灌浆水,对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而麦黄水还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止或减轻干热风危害。灌水次数和水量,应因地因苗制宜,以维持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为宜。同时,随着粒重增加,植株重心升高,应当注意速灌速排;防止倒伏。

2.叶面喷肥抽穗开花以后,植株早已封行,对于缺肥麦田,多用叶面喷肥,不仅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且效率可达90%以上。肥料种类和浓度为,磷酸二氢钾0.2%,草木灰5%,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等1~2%,每亩液量约50千克,一般在灌浆初期喷施一次,如果喷施二次,则第一次在孕穗期进行。

3.对赤霉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或50%托布津粉剂稀释1000倍液防治,并作为常规措施,从始花期即连续多次喷施。对锈病可用粉锈宁有效成分每亩8~9克,兑水50~100千克喷施,托布津及粉锈宁均可兼治白粉病,而纹枯病以井冈霉素效果较好。对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克(每亩有效成分3~4克)兑水30~60千克,或40%乐果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防治,并能兼治飞虱、叶蝉等。(侬情)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