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指在天气回暖的过程中,因寒潮侵入,气温骤然大幅降低,对小麦生长造成危害,主要发生在3—4月份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小麦拔节后若地表温度降至-2℃以下,易导致主茎及大分蘖冻死,造成穗数不足,一般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孕穗期若地表温度降至0℃以下,会影响小穗小花发育,造成结实粒数减少,整穗不实,形成半截穗。目前,主产区小麦陆续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是决定小麦穗数、奠定穗粒数基础的关键期,要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因苗管理防冻害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落实好“倒春寒”的预防措施。镇压:对土壤暄松、尚未拔节的麦田进行镇压,弥补土壤缝隙,促进根土密接,防止透风跑墒,也可控制旺长。化控:对尚未拔节、生长过旺的麦田,要在春季镇压的基础上喷施壮丰安、多效唑等化控物质,适当抑制基部节间过度伸长并提高抗寒性和抗倒性。低温来临前,可喷施芸苔素内脂等生长调节物质,提高植株抗寒性。灌水:对土壤缺墒的麦田,降温前提前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壤和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缓冲降温影响。
因灾补救减损失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即使拔节期遭受了低温冻害,分蘖也不会全部冻死,高位蘖芽还可发育成穗,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仍可获得较高产量。拔节期冻害发生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分类施肥补救,争取高位分蘖成穗,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仅叶片受冻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以内的麦田,不必施肥。对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5公斤左右尿素。
对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7—10公斤尿素。对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12—15公斤尿素。孕穗期前后发生冻害的麦田,亩补施3—4公斤尿素,或用50公斤水兑尿素750克或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并加入适量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利于增加每穗结实粒数、提高粒重。拔节孕穗肥还需正常施用。此外,受冻麦田更易遭受病虫危害,应密切监测病虫发生情况和发生程度,及时防治。
全国农田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北方冬小麦产区降水量略偏多
近日,2022年全国春耕春管墒情会商评议会以视频形式召开。会商认为,全国农田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利于春耕春管夺丰收。
春耕春管期间,华北黄淮麦田墒情总体适宜,应因墒因苗抓好春灌,巧施肥水促弱转壮;西北墒情大部适宜,局地表墒不足,冬麦区应调控肥水促转壮,春播区早覆膜早保墒;西南墒情大部适宜,局地表墒不足,要预防倒春寒;江南华南墒情普遍适宜,局地表墒不足,警惕春旱发生;东北大部积雪覆盖,西部局地春旱发生几率较大,要做好蓄水保墒。
据气象预测,3月—5月北方冬小麦产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降水量略偏多。群体适宜、墒情适宜的麦田,在起身拔节期浇好春灌第一水,对于晚播弱苗,尽量晚浇水,及早趁墒深施速效氮肥或在起身拔节期随灌溉水早施速效氮肥,可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水溶肥料。江南华南油菜产区气温偏高,降水正常至偏少,总体利于油菜开花。近期南方发生倒春寒的概率较高,降温前提前浇水补墒、以水调温,缓冲低温影响,或提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小麦、油菜抗寒抗冻能力。江南中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西南局地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要做好防寒防冻田间管理。